簡介
五里墩立交橋位于合肥市區(qū)西部,在長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會合處,距離市中心2.6公里,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標準公路立交橋,成為合肥市一環(huán)路上的壯麗景觀。這座立交橋分地上三層、地下一層,橋梁面積4萬平方米,占地8.9公頃。為雙“Y”定向式加環(huán)型匝道的四層互通式立交,分五個交叉道向四周 輻射,解決了17個流向的交通。整座橋梁設計新穎高雅,造型美觀流暢,功能合理完善,氣勢雄偉壯觀。最高一層的高梁橋,距底層路面高達21米,長11OO多米,被稱為五里飛虹。整個橋梁縱橫交接,四通八達如十幾條巨龍翻江倒海,給人以美的動感。五里墩立交橋投資2億多元,如今它已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增光添彩的“樹形象工程”,也是合肥市邁向現(xiàn)代化大城市的一個重要標志。
歷史
1995年的春天,合肥明確提出建設成現(xiàn)代化大城市,城市要向外延伸,輻射更大的范圍。而城市的延伸必然建立在道路的延伸之上,隨著長江路的拓寬,合肥開始第三次“大建設”,并第一次延伸到了老城區(qū)之外。不久,16.8公里的一環(huán)路、42.2公里的二環(huán)路相繼開工,而一個名為“五里墩”的地方也開始屢屢成為合肥人的談資。
五里墩因距城五里而得名。到了現(xiàn)代社會,五里墩漸漸成了公共汽車站,但隨之而來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頻發(fā),卻讓五里墩成為西部交通的“瓶頸”。這樣的情形,到1995年的夏天開始改變。當時,合肥市投資2.6億元,興建全長1100多米的五里墩立交橋。這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標準公路立交橋,其規(guī)模在當時是華東第一、中國第四。這座龐然大物一經投用,便極大地改善了當時的交通狀況,它也成為第三次“大建設”的標志性建筑。
當時也有人說,建這樣的一座大型立交橋是“小題大做”了,不如修建2、3個簡易的立交橋。不過,很多專家預言,這項工程將在15年以后才真正發(fā)揮其作用。果不其然,如果沒有五里墩立交橋,合肥西部如今的交通是無法想象的。
作用
五里墩立交橋作為合肥市第一座高架橋,1995年雙貫通也引起了眾多專家的關注,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建筑系主任姜長征認為,高架橋不僅展現(xiàn)了合肥新形象,還標志著合肥的交通將由“平面交通”進入“立體交通”時代。
姜長征認為,過去合肥城市發(fā)展的形態(tài)是一種“扇頁狀”,整個城市分為東部、東南和北部三片。當城市規(guī)模不大,對交通要求還不是很強烈時,這種城市形態(tài)對城市發(fā)展非常有利。然而當城市發(fā)展到一定的規(guī)模時,這種“扇頁狀”的城市形態(tài)就不能滿足城市發(fā)展的需要,交通成為制約城市發(fā)展的瓶頸。
隨著合肥西南地帶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合肥與西南方向縣市,包括肥西、桐城、安慶等地聯(lián)系的不斷緊密,金寨路,合作化南路,長江中路承載的交通壓力變得越來越大,路面損壞嚴重,存在巨大的交通隱患。城市發(fā)展的步伐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約。一環(huán)、二環(huán)甚至是更多的環(huán)城公路也跟不上合肥發(fā)展的步伐,平面交通已經陷入了滯后狀態(tài)。合肥一直采用的“二環(huán)九射”的交通網格局已經不能滿足城市的擴張,尤其是肥西上派、合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大學城等外部組團的擴張,將城市內外相連,直接打通一條“路”變得越來越迫切。
在現(xiàn)有道路已經不足以承擔城市快速集散人物流功能的基礎上,五里墩立交橋無疑是一個超前的創(chuàng)舉。五里墩立交橋是合肥市城市建設史上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快速通道,建成后將大大壓縮合肥南向通道的車程時間,提高南向通道的交通承載能力。在合肥的道路交通建筑歷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
姜長征一再強調,一個城市若不能以最快速度聚散人流和物流,那這個城市便會產生許多問題,城市也就無活力而言,城市發(fā)展的后勁就會不足。雖然金屯立交橋、美屯立交橋等空中交通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但它們的作用也只是局限在某個點上。五里墩立交橋實行雙貫通后,一橋飛架,不僅在點的問題上解決了長江路交通存在的問題,也在面上考慮了整個合肥的城市交通格局。五里墩立交橋不僅是合肥的第一座高架,它同時也是合肥平面交通向立體交通的過渡的標志。
五里墩立交橋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空中公路”,高架即將雙貫通,合肥的輕軌、地鐵也將會被提上日程,城市交通的前景一片光明,五里墩立交橋架起了合肥立體交通網絡的新格局。姜長征表示,軌道交通在運量、速度、運行方式等方面都是要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公交車和汽車的,地鐵的運輸能力要比地面公共汽車大7-10倍,單向每小時可運送4萬至6萬人次,輕軌可運送2萬至3萬人次。作為合肥,地面道路交通壓力日益嚴峻是不爭的事實,交通只有向空中、地下雙向發(fā)展,高架和軌道交通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