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調價致消費群體流失互聯(lián)網專車美好時代難返
2015-12-01
盡管各專車平臺瘋狂發(fā)補貼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但用戶通過手機軟件叫車的習慣就這樣悄悄培養(yǎng)起來了。在乘坐出租車之外,叫專車,成為互聯(lián)網時代許多人出行的選擇之一。不過,自從專車平臺紛紛開啟動態(tài)加價模式后,專車明顯貴過出租車的狀況,讓很多消費者被迫放棄專車,重新回歸打傳統(tǒng)出租車的方式。
專車越來越難打
“差不多一個多月沒打專車了,因為根本打不著?!碧婆空f,最近幾次叫不上車的經歷,已經讓她放棄了打專車的想法,“有時訂單發(fā)出去好幾分鐘了,都沒有司機接單?!?br />
專車越來越難打了,這是最近很多人都有的一個感覺。連續(xù)大雪除了讓北京的氣溫大幅下降,也讓許多用戶叫車的時間越來越長。
“我一連試了3個約車平臺,都沒叫到車1家住西三旗的魏雪銀在中關村上班,25日她需要早上6時出發(fā)去公司,于是她前一天晚上就開始叫車?!跋冉辛藢\嚭统鲎廛嚕觾r20塊錢都沒司機響應?!?br />
除了常常遇到無車可叫的麻煩,各專車平臺越來越頻繁的動態(tài)加價也讓許多用戶大呼“專車打不起”。
“我有一次坐專車,從崇文門到798藝術區(qū),花了兩百多塊錢,因為有兩倍的動態(tài)加價?!睂O女士回憶,因為實在覺得價格貴,她還把那次打車的賬單截圖曬到了微信朋友圈里。
“自從動態(tài)加價后,我就很少打專車了,還是直接‘滴’一個出租車便宜。高峰時段是不容易叫到出租,需要加點調度費,最低2元,最高20元,相當于給司機一筆小費?!眲倕⒓庸ぷ鳑]兩年的李云峰抱怨:“專車加1.8倍還是2倍甚至4倍,都是平臺說了算,既不向你解釋也讓你沒得選,一筆糊涂賬?!弊屗氩幻靼椎氖?,交通有早晚高峰,可專車平臺的動態(tài)加價恨不得一天里20個小時都加價,到底什么時候才算低峰時段不加價呢?
專車另一個飽受詬病的問題是,司機不認路。魏雪銀表示,在她坐過的專車里,師傅基本都不認路。“很多時候人在車上是很累的,但是要么忍受不靠譜的導航,要么就得一路給司機指道兒?!?br />
多元需求催生差異化競爭
易觀智庫最近發(fā)布了《2015年第3季度中國專車服務市場監(jiān)測報告》,報告顯示,滴滴出行、Uber和神州專車分別以83.2%、16.2%和13.4%的比例占據中國專車服務活躍用戶覆蓋率的前三名。比較三者的市場份額,便不難理解,為什么現在滴滴的補貼越來越少,而動態(tài)加價卻經常出現在用戶叫車的頁面上。滴滴已擁有大部分國內專車的市場份額,此前燒錢買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除去滴滴這個專車市場的老大,Uber、神州、首汽等專車平臺,仍然在通過價格爭搶市常
然而,價格戰(zhàn)通常只是為了爭奪市場而進行的短期促銷。針對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專車平臺正在打的是一場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戰(zhàn)爭。用戶出于不同的原因打專車,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追求高效的用戶,則把“認不認路”放在首位?!叭绻s時間,我寧愿叫出租車也不坐專車,因為司機認路?!碧K女士說。另一位消費者郝佳則認為,出租車司機和專車司機的區(qū)別在于,出租車司機會找小路避開擁堵,而專車司機不認路,只會聽導航。
還有的消費者更看重服務體驗?;ヂ?lián)網從業(yè)者馬威,從司機對乘客的稱謂角度評價各專車平臺:“某專車司機號稱經常培訓,但每次打電話都沒有稱呼,只會說‘你好’;有的司機根本沒培訓過;還有一些會叫‘馬先生’,會稱‘您’,讓人感覺很有教養(yǎng);而且某專車司機會穿正裝,出去見人更體面。”
目前,雖然專車用戶數居高不下,但動態(tài)加價會帶來用戶流失。業(yè)界分析,在各路資本重金投入告一段落后,互聯(lián)網專車市場已經很難會有新的巨頭出現,但市場份額的座次排列仍有較大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