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于1502年為君士坦丁堡蘇丹巴雅澤二世繪制了這座橋的圖紙,但是直到500年后,這一設計才被挪威藝術家Vebjoern sand造成實物。這座人行天橋于2001年開通,跨越奧斯陸的E18高速公路。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達·芬奇的設計行不通。單跨彎拱在和人行道連接的地方很薄,向地面延伸過程中漸漸變厚。達·芬奇原來設計的橋長為720英尺(約220米),sand和同事把它壓縮成300英尺(91.5米),材料采用挪威松木。
10月31日,在北歐的寒風細雨中,挪威王后和500多名各界來賓為一座造型獨特的大橋剪彩。直升機在人們頭頂盤旋,起重機緩緩掀起了足有4.8萬平方英尺的白布,一座100米長、8米高的木橋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三個淺色的木拱如同三只被射手用力向后拉的硬弓,牢牢地支撐著橋身。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橋的設計者竟是500年前的達芬奇。也正因如此,橋被命名為“蒙娜麗莎”。
1502年,達芬奇為土耳其橫跨兩大洲的伊斯坦布爾市繪制了一幅美妙絕倫的拱形橋設計草圖。該橋長346米,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如果能建成,它將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橋。但土耳其蘇丹卻拒絕建造此橋,他認為該工程難度太大、造價太高。于是,這座橋在圖紙上呆了500年。
1995年,挪威藝術家韋比約恩·桑德因一次偶然的機遇見到了這張設計草圖。他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到她,就被她精美的造型征服了。她是功能與審美的完美結(jié)合。”桑德通過種種努力,終于使挪威公路管理局相信,達芬奇設計該橋的原理完全成立,這座橋是可以被造出來的。經(jīng)過一翻考察,建橋地點被確定為挪威首都奧斯陸以南30多公里的奧斯,正好毗鄰從斯德哥爾摩到奧斯陸的歐洲18號公路。
目前落成的這座步行橋,共耗資136萬美元,除扶手使用了不銹鋼之外,完全采用木料建造。其實,達芬奇當年的設計是用石頭作材料,但是挪威人覺得石頭太貴了,所以將建橋的材料改為木料。
據(jù)悉,這是達芬奇的建筑設計首次被付諸實施,這個設計在美學和設計學上都是經(jīng)典的范例。桑德自豪地說:“5個世紀前,人們認為這座橋不可能建起來,但我們把它建起來了。我們成功地證明了達芬奇設計該橋的原理是可行的。”桑德說他還有一個夢想,“我們要在全世界推廣這種橋,讓每個大陸都架起‘蒙娜麗沙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