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交通運輸提質增效
2016-01-04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部署。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在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性概括和政策上的前瞻性安排。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等角度,系統(tǒng)研判了交通運輸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形勢和要求,明確提出了總體思路和具體任務。交通運輸系統(tǒng)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抓好落實。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加強研究、深化認識,搞清楚“為什么”。新常態(tài)是世界經濟發(fā)展長周期規(guī)律和我國經濟發(fā)展階段性特征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新常態(tài)下,我國經濟發(fā)展主要矛盾是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不協(xié)調和不平衡,出現了無效供給過剩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的結構性問題。這些結構性問題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必須勇闖過去的關口。交通運輸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交通運輸供給的優(yōu)劣,會傳導到經濟供給側,進而影響經濟發(fā)展的質量和效益。在新常態(tài)下大力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服務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要看透病癥、找準病根,弄明白“是什么”。“十二五”以來,我們實現了交通運輸發(fā)展階段由“總體緩解”向“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但結構不優(yōu)、大而不強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扭轉。交通運輸的結構性問題,突出表現為有效供給不足。從基礎設施來看,供給總量不足的問題仍然突出,補齊短板、強化銜接、消除瓶頸、優(yōu)化網絡等結構性供給不足問題日漸凸顯。從運輸服務來看,產業(yè)邁向中高端、消費結構升級等產生新需求,輕質化、高附加值、一體化的貨運供給不足,快捷化、個性化的客運服務供給缺口較大。從運輸裝備來看,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相比,與綠色發(fā)展的新要求相比,運輸裝備仍有較大改進提升空間。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對癥下藥、精準發(fā)力,既要知道“做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做”。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解決交通運輸的結構性問題,必須更多放在供給側,擴大有效供給,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相互配合的“穩(wěn)、準、活、實、托底”五大政策,重點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對交通運輸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歸納起來,核心是要提高發(fā)展質量、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重點是要推進五個“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更加注重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更加注重運輸裝備提檔升級、更加注重各種運輸方式協(xié)調發(fā)展、更加注重推進放權降費。

        站在交通運輸發(fā)展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內涵發(fā)生深刻變化、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日益增多的歷史關口,我們必須遵循大邏輯,順應大趨勢,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切實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件大事抓緊抓好,推動交通運輸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全力當好經濟社會發(fā)展先行官。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