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凍區(qū)公路應對極端氣候的快速維護與安全保障技術研究”通過專家驗收鑒定
2016-01-07
2015年12月29日,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承擔,哈工大、同濟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等聯(lián)合完成的交通運輸部建設科技項目“季凍區(qū)公路應對極端氣候的快速維護與安全保障技術研究”通過了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組織的專家驗收鑒定。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李平出席會議。會議由交科院交通科技管理中心人員主持,專家組由來自中國公路學會、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北京中交京華公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省科技廳及廳直單位的11位專家組成。
李平對部科技司、西部項目管理中心以及專家多年對我省交通運輸廳科技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并對依托鶴大高速公路交通運輸部批復的“雙示范”工程進展情況以及“十三五”全省交通運輸工作的重點目標和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引導方向進行介紹,希望專家做好項目成果的驗收把關工作,一如既往支持我省交通運輸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
與會專家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審閱了相關技術材料,經(jīng)討論后一致認為,該項目成果揭示了極端氣候條件對季凍區(qū)公路路基、路面和橋面鋪裝結(jié)構的影響規(guī)律,建立了相應的分級指標和標準,為快速維護與安全保障技術的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研發(fā)了具有良好的隔溫性能和強度的新型自密實系列隔溫材料(CAFM),對于快速處置島狀凍土熱融沉陷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經(jīng)濟性;建立了裂縫寬度隨溫度變化的預估模型,提出了最佳裂縫灌縫技術方案;基于表面能和粘附功理論,揭示了極端氣候下防水粘結(jié)層與混凝土橋面板的界面粘結(jié)作用規(guī)律,提出了橋面鋪裝維護防水粘結(jié)層快速熱接技術及工藝;基于信息融合方法,建立了極端氣候條件下駕駛員信息獲取Bayes概率模型,提高了暴雪、結(jié)冰預警信息發(fā)布時效性。研究成果具有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項目編制了《季凍區(qū)公路應對極端氣候的快速維護與安全保障技術指南》,以長白邊防旅游公路島狀凍土路段、長余高速公路大交通量路段的四處試驗工程為依托,驗證了項目成果的有效性和成熟性。在冰雪天氣預警分級、養(yǎng)護管理對策和快速除冰雪方案的制定等方面為保障高速公路冬季安全運營提供了可靠技術支撐。
此外,與會專家們還認為,依托中加兩國交通運輸部合作項目,開展了廣泛的技術交流,包括承辦國際學術會議、推薦科研骨干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互訪考察典型工程等,開闊科技人員的視野,培養(yǎng)人才,為項目圓滿完成五大專項研究、獲得21項創(chuàng)新成果提供了有效支撐和保障。(胡光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