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黃埭河大橋離奇車禍摩托撞開護欄乘客墜河
2016-01-18
臨近年底,外出時可得注意安全。昨天下午,在蘇虞張公路黃埭河大橋上,有輛載人的摩托車,不幸撞到大橋護欄,引發(fā)了一場悲劇。
昨天下午兩點鐘,事故就發(fā)生在黃埭河大橋的東側(cè)路中央,記者趕到時,救援已經(jīng)展開,在護欄上,還能清晰地看到摩托車撞擊時留下的摩擦痕跡,地上也殘留了不少碎片。
目擊者稱:“在橋上撞到橋了。坐在后面那個人飛出去,飛到河里了?!?br />
這橋面有十幾米寬,摩托車行駛在橋上,怎么會撞上護欄呢?
目擊者又說:“沒有人撞他。自己下去的。不知道是速度太快還是怎么樣,撞到那個欄桿上的,那個欄桿。坐后面那個人就翻下去了?!?br />
目擊者猜測,當時摩托車車速應該很快,不然撞擊后,后座的人根本不會騰空而起去,飛進河里。
目擊者繼續(xù)說:“翻下去以后,開摩托車的人就跳下去救他。”
目擊者透露,事故發(fā)生時,駕駛員也受了傷,不過,駕駛員和摩托車并沒有掉進河里??匆娡樵诤永飹暝?,駕駛員就直接跳下去救人,結果也發(fā)生了意外。
目擊者說:“翻下去了。一個跳下去救人,太沖動了。這個上面跳下去的。估計本事蠻大的。聽說已經(jīng)救得差不多了,一下子沉下去了。兩個人體力不支,一起下去了?!?br />
兩名男子落水后,路過的行人,趕緊報警求助,時間就是生命,救援人員很快到常
兩名男子落水的地方,正處在河中央,距離岸邊有四五十米,摩托車駕駛員下水救人時,逐漸體力不支,兩人雙雙沉入水底。救援人員到場后,水面已恢復平靜,根本看不到落水男子的身影,在確定落水位置后,救援人員立即展開搜救。
兩個小時后,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的男子,率先被打撈上來,不幸的是,由于溺水時間太久,已經(jīng)離世。
傍晚五點多,另一名落水男子,也被找到,不過也為時已晚,沒有了生命體征。
目擊者說:“救人這是正常反應吧??隙ㄕJ識的。要是坐黑車的話不可能跳下去的。”
今天,記者也從交警部門了解到,根據(jù)現(xiàn)場勘查,加上對目擊者的詢問,初步確定這是一場單車事故,不過,由于現(xiàn)場沒有監(jiān)控記錄,對于事故具體原因,駕駛員是否飲酒等情況,警方也正在進行調(diào)查中。
摩托車載人,撞上護欄,引發(fā)了這起本該可以避免的悲劇,不管是摩托車載人,還是電瓶車載人,在騎行過程中,車輛載人,隱患非常大。
在中街路東中市路口,這輛電動車,不僅違規(guī)載人,還闖紅燈,可意識到旁邊駛來的車輛時,緊急剎車,為時已晚。按照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電動車只允許搭載一名12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過,現(xiàn)實中電動車載人非常普遍。
市民說:“緊急剎車的話,容易剎不祝”
那么,電動車在載人和不載人時,操控的差距究竟多大呢?記者隨后進行了體驗。
首先,我們的女記者單獨駕駛,以2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路過終點線時緊急剎車,剎車距離是2.1米,不過,當后座再搭載一名體重80公斤的男記者時,駕駛過程中,龍頭搖晃明顯,不易操控。最后,我們的男記者以同樣2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比較后座載人與不載人的差別,緊急剎車距離,后座載人時要超出半米之多。
見習記者楊苗說:“那我剛才也體驗了下,后座上載人跟自己一個人騎車相比,車身重量會大大增加。龍頭的操控也會變得有些困難。”
記者也從交警部門了解到,目前,電動車涉及的死亡事故,已達到總量的3成以上,而這些死亡事故中,因騎車帶人致死可占總量的13%。
交警胡偉說:“都可能改變電動車的制動性能,以及穩(wěn)定性,尤其是在行駛的過程中,遇到了突發(fā)情況,容易導致突然的失控?!?br />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目前電動車涉及的死亡事故已達到3成以上,交警經(jīng)過調(diào)查總結后列出了電動車事故的5大主因,分別是走機動車道36%、超速27%、闖紅燈15%、騎車帶人13%、逆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