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試行)》施行
2016-01-26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月26日訊近年來,廈門市機動車保有量和駕駛人數(shù)量持續(xù)快速增長,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十分突出。為此,廈門相繼推出了交通事故微信處理、遠程快速處理等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了輕微交通事故的處理速度。日前,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對外發(fā)布,《廈門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新《辦法》”)于1月21日開始施行,并對相關規(guī)定進行詳細解讀。
新《辦法》增加了微信處理、遠程快速處理等內容,并立足于“快處、快撤、快賠”,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流程進行了優(yōu)化,全面提升輕微交通事故處理工作效率。
當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應當保護現(xiàn)場并立即報警:1.司機離開現(xiàn)場涉嫌逃逸的;2.司機有飲酒或者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嫌疑的;3.有一方車輛損失明顯超過一萬元,且司機需向保險公司索賠的;4.機動車未懸掛號牌或涉嫌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號牌的;5.載運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品車輛的;6.碰撞建筑物、公共設施或其他設施的;7.司機對事實或者成因有爭議的;8.司機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證的。
有新《辦法》第3-7項的情形之一,車輛可以移動的,當事人報警后,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對現(xiàn)場拍照或標劃停車位置,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等候處理,否則將被罰款500元。
舊《辦法》施行過程中,有些交通事故在有民警到場處置的情況下,當事人在現(xiàn)場爭論不休,占行車道或是車損明顯超過3萬元,無法現(xiàn)場快速處理,這時,仍會在路面較長時間滯留。新《辦法》明確“后臺處理”方式,即引導當事人到快處點或交警大隊處理。
對于一方車損超過3萬元的、交通高峰期發(fā)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引導當事人“后臺處理”,最快速度撤離現(xiàn)嘗恢復交通。一方車輛損失超過3萬元,當事人不能自行移動車輛,或雖然可以自行移動車輛但無法在快處點工作時間(7:30-19:30)內到達的,還是需要交警大隊交通事故處理機構處理。
新《辦法》放寬了定損辦理限制,由“各方當事人一起前往”放寬為“各方當事人各自自行或委托他人前往”。另外,當事人通過微信處理,不同意工作人員提出的責任劃分意見的,還可以到快處點由駐勤民警根據(jù)相關證據(jù)作出責任認定。
定損的限制時間為72小時,即各當事方應當在事故發(fā)生后72小時內,由原駕駛人或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或其委托的人駕駛事故車輛各自到定損中心進行定損。此外,各級公安機關負責接警和視頻監(jiān)控管理的部門應當通過報警信息或視頻巡查,積極主動地尋找道路交通事故現(xiàn)常在遠程快速處理上,廈門公安機關在視頻巡查時發(fā)現(xiàn)的交通事故,可主動聯(lián)系當事人,通過視頻設備固定證據(jù),電話詢問調查當事人、責令撤離現(xiàn)嘗確定事故責任。當出現(xiàn)不宜遠程處理的情形時應當派警到場處置,對當事人經責令撤離現(xiàn)場而未撤離的,應當派警到場強制撤離現(xiàn)場并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作者:黃秋云周永寧
(來源:福建法治報)
本文來源:海峽法治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