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中國第一條世遺鐵路,會花落誰家
2017-07-27 
        

        “

        截至2016年底

        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

        中國鐵路正跑步進入“高新時代”

        然而

        百余年的鐵路建設史

        卻也給中國大地留下了諸多珍貴的老鐵路遺產(chǎn)

        關(guān)于其“申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這些“種子選手”身處何處?

        有著怎樣的身世與精彩?

        又面臨著哪些危機呢?

        ”

        三條世遺鐵路和中國的“種子選手”們

        縱覽世界,在聚集全人類頂級文化遺產(chǎn)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有三條鐵路線赫然在目。1998年,是鐵路成為世界遺產(chǎn)的開元之年。在這一年,奧地利的塞默靈鐵路成為世界上首條世遺鐵路。一年后,印度最早的鐵路之一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同樣榮耀地躋身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第三位幸運者是阿爾布拉-貝爾尼納路,它躍龍門的時間是2008年。這是一條位于瑞士境內(nèi)的窄軌鐵路,也稱雷蒂亞鐵路。

        再看中國,雖然是不折不扣的鐵路大國和世界遺產(chǎn)大國——時至今日,中國已擁有世界遺產(chǎn)52個,居世界第二位。但這些幸運兒中,卻沒有一個席位屬于鐵路。

        近年來,中國的鐵路遺產(chǎn)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界、文物保護界以及民間熱情的關(guān)注。許多火車迷不遠萬里,縱橫華夏大地,拍攝和體驗他們心中美麗的老鐵路線。而中國鐵路線所擁有的獨特歷史及技術(shù)價值,也被許多研究者和愛好者津津樂道。老鐵路線申遺,成為他們心中的熱切夢想。

        而在形形色色的討論中,被提名較多的種子選手有:滇越鐵路、成昆鐵路、青藏鐵路關(guān)角段、京張鐵路、中東鐵路……

        通過對三條世遺鐵路的分析,不難看出一些評選標準,如下圖所述,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幾個圍度,看看中國鐵路申遺的“種子選手”們,看看它們成為中國第一條世遺鐵路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滇越鐵路

        1、歷史

        目前申遺呼聲較高的中國鐵路中,滇越鐵路建于1903年,1910年建成。

        2、技術(shù)難度

        滇越鐵路中的滇段即中國境內(nèi)的468公里,共有橋梁425座,隧道155座,平均3公里1個隧道、1公里1座橋涵,線路南北海拔高差1807米。滇越鐵路建設時被當時的英國《泰晤士報》稱為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齊名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跡”。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5月

        左圖為滇越鐵路上著名的五家寨人字橋(攝于1927年之前供圖/李振盛),距谷底100米,由于無法修建這么高的橋墩,橋兩端又都是半徑100米的小曲線隧道,使得修橋不能使用直梁。于是,法國女工程師鮑爾.波丁設計了全用鋼板、槽、角鋼、鉚釘聯(lián)結(jié)而成的人字形鋼架橋,跨度為67米,至今還是建筑教科書的經(jīng)典案例。修筑此橋花了21個月,由于環(huán)境過于艱險,800多名工人在修筑過程中喪生,可以說是一座用白骨壘起的奇跡之橋。右圖為百年前滇越鐵路施工時的老照片(攝影/方蘇雅)。

        滇越鐵路有名的“人字橋”,建設在兩座相距約70米的絕壁之間,離谷底約100米地方。它1907年由法國巴底紐勒工程建筑公司承建,與埃菲爾鐵塔是同時代的產(chǎn)物、同類的制造工藝,就連建筑風格都頗為相似。從遠處看去,鋼鐵桁架像“人”一樣站立在峽谷,全部用鋼板、槽鋼、角鋼、鉚釘連接,沒有橋墩,雄奇壯美,令人嘆為觀止。

        3、影響力

        1910年1月正式通車的滇越鐵路連接中越兩國,是中國西南部地區(qū)第一條鐵路,百年榮辱與滄桑集于一身。法國人在修路中將工程技術(shù)、醫(yī)藥教育、管理方式帶進了中國這偏遠落后的邊緣之地,沿線先后成立的一批鋼鐵廠為云南近代工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基矗當全國絕大部分地區(qū)還在用油燈時,彩云之南的昆明已奇跡般地先有了電燈。布品、茶葉坐上了火車,促進了云南的商業(yè)資本發(fā)展,又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業(yè)的進步,先后出現(xiàn)了大清銀行云南分行以及富滇銀行、殖邊銀行、個碧鐵路銀行等十多家國外銀行。20世紀初,中國重大的一些歷史事件也與之密切相關(guān),最為有名的是1915年蔡鍔從越南坐上滇越鐵路的列車回到云南,發(fā)動了護國運動。

        4、景觀性

        鐵路世界遺產(chǎn),不僅需要歷史傳奇,也需要景觀之美,從這個角度來看,滇越鐵路最有潛力。滇越鐵路跨越金沙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跨越了亞熱帶干濕分明的高原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半濕潤氣候、熱帶山地季風雨林濕潤氣候三大氣候帶。中國境內(nèi)468公里的2/3在高山峽谷中,橋隧相連,車行其中,人在車上,景觀雄奇驚險。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5月攝影/王嵬

        圖為滇越鐵路所經(jīng)過的灣溏瀑布,氣勢磅礴的水流從山頂上飛流直下。鐵路線修在了半山腰,恰與美景融為一體,火車行走其間,讓整個畫面彌散著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浪漫氣氛。

        而且,滇越鐵路擁有“世界上目前唯一仍在運營的米軌鐵路”的概念。它沿途經(jīng)過12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列車奔馳,車窗外的人文長卷則漸次鋪展。

        滇越鐵路為法國人設計和建設,并運營管理了30多年,這讓沿途的站舍等建筑獨具風格。法國人在沿線共建了43個車站,碧色寨火車站曾經(jīng)是滇越鐵路第一大站,站房是法國式的磚木結(jié)構(gòu),紅瓦黃墻,站臺的掛鐘等裝飾精美而有異域風情。

        5、長度

        滇越鐵路的滇段全長468公里,加上越南境內(nèi)的長達854公里。

        6、是否運營中

        在這個標準下,中國可能的入選老鐵路有些黯然失色。因為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或是處于停止運營的狀態(tài),或是目前的運營并沒有保持傳統(tǒng)。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5月攝影/王嵬

        圖中,百年前依山而建的滇越鐵路與現(xiàn)代的南昆鐵路交叉,湯池河一號橋從滇越鐵路上方橫跨過峽谷。滇越鐵路為幾位“種子選手”中被寄予最多期望的線路。

        滇越鐵路在2003年便已經(jīng)停止客運,之后大量車站取消。

        成昆鐵路

        1、歷史

        成昆鐵路,1958年動工,后停建,1964年復工,1970年7月1日才正式通車。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月

        成昆鐵路70%的地段地勢險惡,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復雜。干線跨越的大渡河、金沙江等河流兩岸谷深坡陡,峽谷兩岸分布著數(shù)百米高的陡巖峭壁,鐵路建設條件之艱險惡劣,在中國鐵路史上非常罕見。在施工線上,工人頭上是懸崖,腳下是激流,塌方、落石、泥石流等災害隨時威脅著建設者的安全。圖為當年成昆鐵路筑路工人在大渡河峽谷的懸崖上施工。

        2、技術(shù)難度

        1970年建成的成昆鐵路,在技術(shù)方面也獨樹一幟,它與同時代美國阿波羅飛船帶回的月球巖石、蘇聯(lián)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模型,被聯(lián)合國并稱為“象征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月

        成昆鐵路白果站與越西站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8公里,但是由于兩地海拔高度相差達196米,為了爬上這個高坡,乃托展線迂回盤旋,先是一個馬蹄形轉(zhuǎn)180度過來,再一個螺旋狀轉(zhuǎn)180度過去,線路展開長了9公里。展線內(nèi)有隧道八條共長8220米,大橋五座共長868米,橋隧總長竟占該段線路長度的72%。展線在白石巖站還形成了上中下共三層線路重疊的奇觀。圖為白石巖站附近的成昆鐵路,沿鐵路河流是大渡河的支流牛日河。

        成昆鐵路穿越地質(zhì)大斷裂帶,沿線地形和地質(zhì)極為復雜,素有“地質(zhì)博物館”之稱。成昆鐵路采用了7處盤山展線,線路13次跨牛日河,8次跨安寧河,49次跨龍川江,以此克服巨大的地形高差和繞避重大不良地質(zhì)地段,是在復雜山區(qū)建設高標準鐵路的成功范例,技術(shù)難度方面絕對可以加分。

        3、影響力

        對滿足于“到此一游”的人來說,去成昆鐵路一次足矣。但對老知青、老鐵路和攀枝花的第一代移民來說,在成昆鐵路坐火車就像與老朋友談心,每聚一次,朋友之間的感情又深了一層。

        4、景觀性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月

        成昆鐵路工程艱巨,全線修建各種橋梁991座,總延長約106公里,占線路總長的十分之一。成昆線有13項新技術(shù)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31項新技術(shù)達到國內(nèi)先進水平,這些科技成果集中體現(xiàn)在橋、隧等工程的設計、施工上?!耙痪€天”鐵路橋跨老昌溝深谷,兩端的隧道洞口在絕壁上。1966年,建設者僅用99天就在深二三百米的峽谷處建成這座空腹式石拱橋,主跨54米,為當時全國鐵路石拱橋之最。

        如果你是一位熱愛自然的人,從成都去昆明,坐火車是個明智的選擇。從四川盆地到橫斷山脈,再到云貴高原,沿途的風光就像一幅畫卷,隨著列車的行進逐漸展開。108國道與成昆鐵路時而比肩并行,時而分道揚鑣……鐵路從四川盆地駛向橫斷山脈再到云貴高原,變幻多端的自然景觀與壯美的工程景觀相映生輝。

        5、長度

        全長1100余公里。

        6、是否運營中

        成昆線鐵路作為中國西南鐵路大通道,運輸?shù)膭傂孕枰尵€路改造和機車車輛換代持續(xù)進行。

        青藏鐵路關(guān)角段

        1、歷史

        青藏鐵路首段1958年開建,但直到2006年青藏鐵路才全線通車運營。

        2、技術(shù)難度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9月攝影/盧廣

        青藏鐵路的建設創(chuàng)下了多項“中國之最”、“世界之最”、“歷史之最”。因為這條世界海拔最高地區(qū)的鐵路,要面對凍土、生態(tài)環(huán)保和高原缺氧三大世界性難題:穿過965公里長、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區(qū)和550公里高原凍土地帶,跨越5072米高的唐古拉山口……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壯觀的鐵路之一。圖為在那曲凍土地帶上的建設場景。鐵軌在那閃耀著如光明之火的燈光照耀下不斷向前、向前。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凍土里程達550公里以上,且運營多年無安全事故,是中國人在無人區(qū)和高寒缺氧地帶修建的一條“本不可能修建的鐵路”。它的技術(shù)含量之高讓世人矚目。

        3、影響力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9月攝影/童國強

        原始、粗獷、雄渾的高寒荒漠,就像一幅油畫鋪展在青藏高原上。一派的黃褐,看似寸草不生。但就是在那干涸的高原面上,竟有星星綠草點綴,就像是對任憑狂風、惡沙也摧毀不了的高原生命的一種詮釋。西藏歷史上第一列火車,就要從這里駛過。烏黑的鋼軌,向遠方延伸,如一道橫臥的長城,連接起西藏內(nèi)外的訊息,也翻開了西藏生命的新一頁。

        連接青藏高原和內(nèi)地的青藏鐵路在今天各種交通方式并存的年代,功用也很強大,但它的確太新了,這嚴重影響了它的世遺得分。

        4、景觀性

        享有“大景觀”的優(yōu)勢,以中國西部的大山為背景,鐵路特有的展線連續(xù)在山間鋪展開來,那種壯觀、遼闊的美能讓到來者嘆為觀止。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4年3月攝影/王嵬

        圖為關(guān)角展線群的二郎北展線,三列東風4型內(nèi)燃機車牽引著貨車,運行在二郎車站以北的S形展線上??梢钥闯隽熊囉蓤D片右側(cè)的車站向遠方駛出,穿越隧道后,迂回并爬升至列車現(xiàn)在的位置,接下來將穿過圖片左側(cè)的隧道繼續(xù)爬坡。

        青藏鐵路一期工程中的關(guān)角段,以展線聞名,從察漢諾車站開始到關(guān)角隧道共有5個連續(xù)的展線,包括1個馬蹄形展線,3個8字形展線,1個螺旋形展線,連續(xù)的展線群在大山中盤旋,技術(shù)力量所形成的視覺效果十分震撼。今天,許多火車迷都對青藏鐵路關(guān)角段申遺懷抱著熱切的期望,呼聲很高。

        5、長度

        被譽為“天路”的青藏鐵路全長近2000公里。

        6、是否運營中

        這是一條年輕的鐵路,是一條重要的進藏路線。青藏鐵路關(guān)角段已停止使用。

        京張鐵路

        1、歷史

        京張鐵路1905年開始興建,1909年建成通車。

        2、技術(shù)難度

        京張鐵路最陡峭的路段在南口至八達嶺間,俗稱“關(guān)溝段”。按照現(xiàn)在的國家標準,火車最高爬坡率在25‰左右,就是說,1000米長的鐵路,從頭至尾,高度不能相差25米;就算是“加力牽引”,也不得超過30‰。然而這段鐵路的坡度大大超過這個標準,達到了33‰。這在技術(shù)遠遠落后于現(xiàn)代的百年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何況當時還根本沒有內(nèi)燃機車和電力機車,就是蒸汽機車也剛在國內(nèi)出現(xiàn)不久,其牽引力與今天的機車根本沒法比。難怪當時的外國人要嘲笑說:“能修建京張鐵路的中國人還沒有出世1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5月攝影/王嵬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建成的第一條鐵路干線,詹天佑先生修建的“之”字形鐵路舉世聞名。攝影師在夜色中登上長城起伏的山巔,用長時間曝光使這一百年經(jīng)典工程的美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然而詹天佑在設計上推陳出新,即采用一個用“長度”換“高度”的方法,用一個橫放著的“人”字形鋪設鐵軌解決了難題。列車為了達到“人”字一撇的尾部,先順著“人”字一捺到達頂端,然后再掉過頭來上行這樣,延長了列車運行的距離,提高了列車的高度,解決了陡峭的坡道問題。詹天佑還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了“雙機牽引”,就是使用兩臺機車的方法,一臺在前面拉,一臺在后面推到了“人”字的頭部,火車無需掉頭,原先在前面的機車變成了車尾、由拉變推,原先在后面的機車現(xiàn)在變成了車頭、由推變拉。

        3、影響力

        京張鐵路,是中國第一條自己修建的鐵路。不過,世界遺產(chǎn)看重的是世界范圍內(nèi)的概念,“中國第一”這樣的定位加分的可能性小,而在拉動作用上,京張鐵路的能力也的確不夠搶眼。

        4、景觀性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5月攝影/王嵬

        左圖為京張鐵路石佛寺隧道,在1939年被山洪沖毀,1940年被徹底廢棄。后來當?shù)亟ㄆ鹆怂P(guān)長城景點,此隧道曾被改為旅游景點,南洞口已被毀掉。右圖為八達嶺以西9公里的康莊車站,老站房、老水塔、老車庫、老煤臺保存完整。

        2013年3月,京張鐵路南口-八達嶺段成為了國保單位,但沿線附屬的一些老建筑卻極度缺乏保護。例如南口工程司處、破敗不堪的清華園站老站房和清河站老站房等。類似這樣的遺憾還有很多,如張家口百年車庫于2007年因改為住宅小區(qū)而拆除,下花園百年車庫于2008年無故被拆,西直門折返段老水塔于2006年被拆,西直門老站房翻新后內(nèi)部老物件全部被拆除,改造成高檔候車室,并非修舊如舊。

        5、長度

        全長約200公里。

        6、是否運營中

        京張鐵路雖在使用中,但在數(shù)次改造中也已失去原態(tài),只留存下極少量的房屋、隧道的遺存,且破損嚴重。

        中東鐵路

        1、歷史

        1897年開始動工興建,1903年全線竣工。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5月

        中東鐵路歷史深厚。多年來,由于線路不斷升級改造,沿線的老物件也留存不多了,為了給新建的哈齊客運專線讓路,還拆除了很多老站房。據(jù)悉,由于牡丹江-綏芬河新線的修建,老線即將被廢棄。下圖為民國時期拍攝的老照片,為中東鐵路橫跨松花江的大橋。上圖為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附近中東鐵路的遺址現(xiàn)狀。老建筑殘破暗淡,軌道和路基等則已全部被新設備取代。(攝影/徐學哲)

        2、技術(shù)難度

        橫道河子路段是中東鐵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路段,當時從橫道河子到綏芬河這段鐵路線有三個工區(qū),來自山東、河北等地近4萬名鐵路工人和近5000名因施工征地而失去土地的農(nóng)民被調(diào)集到這里。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1月供圖/陳文龍

        圖為中東鐵路修筑時期鋪設鐵路的中國工人,他們大多來自關(guān)內(nèi)的山東、河北等地,后來很多人留在了東北,成為了這個地區(qū)的新“移民”。供圖/陳文龍

        開山鑿石的隆隆炮聲和回響的施工號子聲打破了這里的寧靜,狹小的山谷變得人馬喧囂。

        1902年夏秋季節(jié),中東鐵路施工沿線發(fā)生霍亂,3100多名鐵路工人被傳染,死亡率高達62%,每個工區(qū)附近幾乎都有一個亂墳崗,埋葬著中國勞工的大量尸骨,可以說,中東鐵路是一條中國勞工們血染的鐵路。

        3、影響力

        史學家們客觀地分析道:中東鐵路在東北近代社會發(fā)展中扮演著“侵略的西方”與“先進的西方”雙重角色。在殖民侵略的一方面,他們把沿線城鎮(zhèn)變成對華掠奪的大本營。而在客觀的一面,他們也把近代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帶到了沿線地區(qū)。近代企業(yè)、近代學校以及近代市政建設的出現(xiàn)都使得沿線城鎮(zhèn)能夠在一個高起點的發(fā)展之路上迅速崛起。而東北地區(qū),也在這幾十年間迅速發(fā)展起來。

        4、景觀性

        中東鐵路沿線保留了上千座火車站舍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配套建筑,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筑遺存群體,它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中東鐵路建筑群。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1月攝影/楊春

        圖為一面坡兵營,建于1921年,原為中東鐵路松花江支線司令部,建筑為俄羅斯古典主義風格,平面和立面均是嚴謹?shù)闹休S對稱,米黃色的主基調(diào),白色的線腳裝飾,使得整個建筑顯得典雅大方。

        中東鐵路建筑群建筑類型十分豐富,既有教堂、領事館、官邰商埠建筑,也有火車站、工區(qū)、機車庫和橋涵;既有職工宿舍、私人高級住宅,也有與之配套的學校、醫(yī)院、圖書館、俱樂部、影劇院、體育嘗舞廳、浴池;既有軍營、警察局、被稱作“巴籬子”的監(jiān)獄牢房,還有浴嘗花園和陵園墓地……從總站樞紐哈爾濱至邊境海疆,中國東北大地上從此增添了一道綿延數(shù)千公里的異域景觀。

        5、長度

        這是一條“T”字形的鐵路線,“T”字的一橫是從滿洲里,經(jīng)哈爾濱至綏芬河,為鐵路干線。“T”字的一豎則是從哈爾濱經(jīng)長春至旅順,為鐵路支線。鐵路全長約2500公里,干支線相連,分布在我國東北四個省區(qū)。

        6、是否運營中

        中東鐵路的歷史遺存集中在建筑方面,如站房、鐵路職工住宅、醫(yī)院、水塔等方面,而線路已全部翻新,機車車輛也因運輸所需升級換代數(shù)次。

        本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