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全國首創(chuàng)極不平衡鋼箱梁實驗模型轉體成功
2017-09-12 
        9月8日上午10:00,在中鐵十一局二公司常青路項目部,95+105m鋼箱梁轉體橋實驗模型隨著滑道梁兩個前支腿的緩緩轉動,直至轉至設計位置,標志著實驗模型的轉體成功。武漢鐵路局建設管理處、武漢鐵路局武漢指揮部、中鐵武漢院、武漢地產集團、中鐵十一局集團公司、武漢海潤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領導及常青路項目部全體職工共計60余人參加此次觀摩會。武漢市常青路高架跨鐵路橋因跨越漢口火車站西咽喉岔區(qū)9股道,因既有周邊環(huán)境限制等綜合因素,本橋為不對稱鋼箱梁轉體,短臂端43.8m,長臂端91.4m,轉體總重量約8600t,兩端重量差約3000t。經計算,因即使在短臂端配重本橋仍不能達到轉體平衡,并且墩頂球鉸轉體要求的力矩太大,足以破壞鋼箱梁,因此采用常規(guī)的轉體方案不適用于本工程。

        常青路改造工程跨鐵路橋新型轉體施工模型試驗現(xiàn)場

        常青路改造工程跨鐵路橋新型轉體施工模型

        為解決常青路改造工程跨鐵路橋轉體這一難題,2016年11月,武漢鐵路局武漢指揮部牽頭組織了中鐵武漢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海潤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聯(lián)合設計、施工、制造和高??蒲辛α拷M建本工程科技開發(fā)攻關團隊,著力于解決本工程轉體難題,為了完成極不對稱轉橋結構的順利轉體,設計了一種輔助轉體支承系統(tǒng)。為探究轉體過程中轉體結構的受力狀態(tài)和力學性能,分析結果轉體時支承系統(tǒng)的各項受力,轉體結構各處撓度變化,以此確定極不對稱轉體橋支承系統(tǒng)設計的合理性,對轉體過程的影響,極不對稱轉體技術的實用性。本實驗以此項目為基礎,運用結構模型相似理論,按照長寬高比例為1:5,以應力等效為原則,設計制作了連續(xù)箱梁橋轉體結構試驗模型。

        參加觀摩會的各單位領導

        觀摩會現(xiàn)場解說

        常青路轉體橋作為全國首創(chuàng)極不平衡鋼箱梁轉體橋,首次運用了滑道梁技術,此次實驗模型的順利轉體為后期的實體箱梁轉體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數(shù)據(jù),并為實際施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及取得了科技創(chuàng)新的新突破、標志著常青路轉體橋階段性的勝利,離年底開通(青年路-三環(huán)線)主線高架橋的宏偉目標更近一步。

        合影留念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