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抗震分析中,從震源到達的地震波可以轉換到橋梁的縱向,但是轉換后一般小于原來地震波,如果直接將地震波作用在橋縱向抗震分析是不是會偏大?是不是沒必要進行三維地震動分析? |
劉健新:這位網(wǎng)友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復雜的,引起了我的思索。我跟課題組的其他老師也進行了討論,回答會有不足之處,請大家見諒。其中包含四大要點:1)三種坐標系統(tǒng);2)若無地震動時程,按反應譜擬合地震動時程時是無方向的;3)中小橋采用單向激勵即可,大橋可采用三維分析;4)地震的分析計算是有相當程度的局限性的,預想之外的地震激勵出現(xiàn)是必然的。所以需要抗震措施來增加結構抵抗未預期的地震。用功率譜法算地震響應,也是08細則里面規(guī)定的三種方法里面的一種,但是我們以前的規(guī)范里面沒有,這是這次08細則的時候加進來的。用功率譜法算,就是采用的地震的理論來進行的,我們怎么做?有一次地震的時程,我通過這個十成可以算出來這一條地震波的相關的函數(shù),用相關的函數(shù)進行傅里葉變換以后就可以得出來它的功率,我現(xiàn)在把這個功率加到橋梁上去,加到橋梁上以后我要得到什么東西?我要得到關注點的地震的響應是多大?,F(xiàn)在我加上去的是一個功率譜,加到這個橋梁上去它就經(jīng)過一個傳遞的函數(shù)才能夠得到那個響應的功率譜,這個響應的功率譜得到了以后,不只是一條地震波,我再算一條地震波,它又是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我算了好幾條地震波的時候,那你算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我就可以通過這些來求它一個平均值,既然它是一個平均值,它大小都不一樣,用它的標準差來評價它。或者是我用剛才算出來的功率譜求均值。實際上我們在做抗震驗算的時候,真正用到功率譜法算的還是比較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