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翔安大橋海中區(qū)中航道橋進行最后一榀鋼箱梁的海上吊裝,隨著這榀鋼箱梁的精準落位,翔安大橋海中區(qū)中航道橋順利實現(xiàn)合龍,這也標志著海上預制拼裝作業(yè)最大難關已經闖過。
翔安大橋海中區(qū)中航道橋坐落于翔安大橋A2標段,合龍口鋼箱梁長84米,重2600噸。上午,施工單位中交二航局借助4000噸起重船,將合龍段的這榀鋼箱梁吊起,這段的起吊高度在全橋中最高,達到50米。吊升過程異常緩慢,經過長達3個小時的吊升,鋼箱梁與橋高齊平,隨后起重船緩緩向15和16號墩橫移,最終將這榀鋼箱梁精準落在了已架設好的兩個節(jié)段之間,實現(xiàn)中航道橋合龍。此次合龍的鋼箱梁包含變截面、變高度節(jié)段,工藝銜接復雜,施工難度和風險大,對吊裝平衡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施工單位采用三項液壓千斤頂,通過智能傳感器和調位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對落梁的精準調位,精度控制在了毫米級。
這次合龍的中航道橋是翔安大橋海中區(qū)處在航道中央的橋梁,也是全橋的最高點,以16號橋墩為中心呈對稱分布,共有六跨橋梁組成,分別為兩個中跨長300米、四個邊跨長360米,建成后的中航道橋將來可以滿足航行2000噸級散貨船的通航要求。不僅如此,這座中航道橋還包括了這次海上吊裝中兩榀最重的鋼箱梁,每榀重達3200噸,此前也都已完成吊裝。它們共同組成了翔安大橋A2標段完成吊裝的首聯(lián)箱梁,標志著海中區(qū)橋梁最大的施工難關已經闖過。
中交二航局項目部技術部長 余小龍:這聯(lián)箱梁做完,后續(xù)我們會涉及到的鋼箱梁吊裝的難點,基本上都已經有做過一遍了,整個在技術上還有在組織上面都已經非常成熟了,后面吊裝整體來說就會比較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