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觀點 > 正文
對公路橋梁檢測養(yǎng)護加固的幾點認識
2012-08-27 來源:中國公路網(wǎng)
公路橋梁在使用、運營中產生這樣那樣的病害,原因在于受到各種內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只要措施得當、處置及時,就可能使結構“延年益壽”。但一定要注意各類加固方法的使用適用環(huán)境和條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恰當?shù)闹卫磙k法還會給病橋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這需要我們進行長期的探索與經(jīng)驗總結。

  存在問題

  公路、橋梁屬于處于自然界中的人工構造物, 其一方面起到了承擔公路交通流通行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在使用、運營中必然受到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包括汽車的超載、使用和維護措施的滯后、結構材料性能的劣化、環(huán)境因子(水、氯離子、堿骨料、酸、鋼筋銹蝕、凍融等)的侵蝕、意外事故的破壞(撞擊、地震、火、雷電、洪水、滑坡、沖刷等),另外,結構設計和施工的不精細特別是過多地追求施工進度也嚴重影響到結構的安全度和耐久性,結構的實際使用壽命必然達不到初期設計時預定的設計壽命,而在使用過程中產生這樣那樣的病害。

  從國內外橋梁結構的病害特征及其分析,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大致可以劃分為如下幾大類病害:

  1、年久失修

  型此類病害與結構的使用環(huán)境、使用條件和日常養(yǎng)護維修情況有關,多為耐久性方面的病害,并不直接影響到結構的安全度或承載能力而會影響到結構的正常使用,通過進一步加強養(yǎng)護管理力度并在必要時采取一些如混凝土防腐蝕措施等附加措施可予以改善。病害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如混凝土結構出現(xiàn)破損、剝落而使鋼筋暴露、蜂窩麻面、堿化、非結構性開裂、鋼筋銹蝕或腐蝕、滲水等,包括由于支座和伸縮裝置的損壞間接引起混凝土結構部分的非結構性破損。

  2、荷載標準型

  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公路橋梁設計用標準汽車荷載有20年代(1951、9154、1956)版、1967版、1972年版(1981年增加了汽車-超20級)和2004年版,之前還采用過其他的標準荷載,形式和種類較多。早期的荷載標準水平不完全適合現(xiàn)在的發(fā)展需求,特別是近幾年汽車運輸中的超載現(xiàn)象還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范圍內存在,其嚴重影響公路橋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設計理念

  型人們認識客觀世界需要一個過程,對未來的預期也有過程,對橋梁結構的力學特性的真正認識有時也需要有一個過程。受到當時技術研究和手段的限制,也會產生一些后期認定為不盡合理的設計、施工缺陷。

  4、技術儲備不足

  型基礎研究不夠深入,設計建造時對某些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系統(tǒng),缺乏總體把握的能力,如混凝土的溫度效應、鋼結構疲勞效應、混凝土外摻劑的副作用、混凝土的劣化性能等。

  5、施工質量型

  良好的設計愿望需要通過嚴格的施工及其質量管理才能實現(xiàn),由于施工未能實現(xiàn)設計意圖而出現(xiàn)病害的情況也存在。

  對策措施

  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病害是很正常的,只要措施得當、處置及時,就可以使結構“延年益壽”。

  混凝土結構的加固可分為耐久性加固和結構性加固兩大類,加固的目標和主導思想應該有所差異。加固的主要技術手段和方法可參考《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JTG H20-2007、《公路橋涵養(yǎng)護規(guī)范》JTG H11-2004、《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guī)范》JT G/T J22-2008、《公路橋梁加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 J23-2008執(zhí)行,并可借鑒其他相關行業(yè)標準、協(xié)會標準或國外標準。

  對于鋼結構的疲勞裂紋和焊縫裂縫的處置相對困難些,尚缺認識統(tǒng)一的處置標準。

  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加固多采用修補為主的手段,常用方法為裂縫封閉和粘貼纖維復合材料等方法;結構性加固可選擇增大截面加固法、粘貼纖維復合材料加固法、粘貼鋼板加固法、體外預應力加固法、改變結構體系加固法等。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