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人民日報:收取擁堵費難以根治城市交通問題
2015-12-05 
        城市交通擁堵

        編者按

        “北京2016年將研究試點征收擁堵費”的消息引發(fā)各方熱議。

        12月5日,“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號發(fā)文指出,收取擁堵費,是交通需求管理的必然選擇,還是緩解交通壓力的加碼之一?收了錢就能暢通,還是會陷入“越收越堵”的惡性循環(huán)?

        文章表示,從“限行”“限號”到搖號式“限牌”、高收費“限?!?,再到限外地車進城甚至打算“有位購車”,都提高了擁車開車的門檻,但并未緩解“堵車又堵心”的壓力。

        文章強調(diào),治理擁堵很難一蹴而就,收費也只是治標的措施之一,治本還在于改善路網(wǎng)建設、實現(xiàn)城市道路利用最大化。

        全文如下:

        2013年10月1日,G2京滬高速北京方向,泰興(東)出口前2KM處擁堵嚴重。徐曉林澎湃資料

        堵車,是大城市管理和市民的一塊“心脖。近日,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介紹稱,2016年將研究試點征收擁堵費,針對小客車、機動車實施更加嚴格的限行措施,并通過停車綜合治理等措施,緩解首都擁堵。消息一出,隨即引發(fā)各方爭論。

        有媒體針對“征收擁堵費”進行了話題調(diào)查,顯示80%的網(wǎng)友“不同意”。這一結(jié)果雖然從樣本上未必能代表全部,但從另一個層面反映出政府政策和民意取向之間存在巨大的張力。難怪有網(wǎng)友直截了當?shù)卦u論道,“不能一遇到問題就想到收費”。治理擁堵難題,是城市中各方主體的共同責任,政府、企業(yè)、車主,一個都少不了。

        其實,北京計劃收擁堵費已經(jīng)提出多年,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引來討論。收取擁堵費,是交通需求管理的必然選擇,還是緩解交通壓力的加碼之一?收了錢就能暢通,還是會陷入“越收越堵”的惡性循環(huán)?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清晰答案,類似政策恐怕很難收獲民意支持。同時,如專家指出的,無論從預期上、技術上還是成效上,一系列實施難題都還未破解。如此,更不難理解為何這項交通政策一拖再拖。

        需要清醒地看到,誘發(fā)交通擁堵決不僅僅在于上路的車輛過多。城市交通設計不合理、交通駕駛陋習、道路空間承載力孝市內(nèi)收費站布局不當?shù)?,都會導致“一上路就堵”的尷尬局面。這么看,收取擁堵費把板子打到駕車人的身上,顯然不盡合理。如果公共交通配套差、交通規(guī)劃不足,車輛再少,也很難一路暢通。或許,人們更期待政府能提供一種高效、舒適、便利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話說回來,在緩解城市擁堵上,北京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從“限行”“限號”到搖號式“限牌”、高收費“限停”,再到限外地車進城甚至打算“有位購車”,都提高了擁車開車的門檻,但并未緩解“堵車又堵心”的壓力。治理擁堵很難一蹴而就,收費也只是治標的措施之一,治本還在于改善路網(wǎng)建設、實現(xiàn)城市道路利用最大化。說到底,“疏”比“堵”強。

        進一步從國際經(jīng)驗來看,收取擁堵費被視為一些國際性大城市治理交通堵塞的市場化手段。新加坡、倫敦等城市都對進入市區(qū)的駕駛者收費,但評價并非“都說好”,甚至倫敦人不僅抱怨不起作用而且是為了賺錢;東京盡管人口密度和車流量大,卻不征收擁堵費,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一項涉及民生的公共政策,該不該制定、如何制定、適用性怎樣,既要加強科學論證,也應該在系統(tǒng)性上、現(xiàn)實有效性上多考量。

        病狀是“道路堵、停車亂、地鐵擠、公交慢、換乘不便”,病癥叫“交通脖,而病灶為“城市脖。機動車數(shù)量、交通承載量與城市空間密切相關,交通承載力既是城市發(fā)展的規(guī)劃條件,也是約束城市發(fā)展的因素。如果說交通支撐了一個城市的規(guī)模,有什么樣的交通就有什么樣的城市,那么城市的區(qū)位選擇、人口規(guī)模、職能區(qū)劃,更引導著車輛和人流方向。預計2017年底,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將控制在600萬輛以內(nèi),如何讓出行順暢,解決城市交通難題恐怕還得回到城市規(guī)劃和城市建設本身來重新衡量。

        有人說,堵車已經(jīng)成為大城市一種足以讓人靈魂破碎的生活方式了。那種“千里江陵一日還,我還堵在北三環(huán)”的苦澀,肯定不能單靠收費實現(xiàn)“出行路上盡開顏”。從研究征收到試點試行再到落地實施,征收擁堵費是良方還是壞招,治堵路上還須慎行。(原文標題為《收費治堵?千萬別收了錢還堵了心》)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wǎng)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