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模式的運作
2017-12-28
世界銀行在《1994年世界發(fā)展報告》中曾指出,BOT有三種具體形式,即BOT、BOOT和BOO。在這一模式中,投資人成立的項目公司在獲得政府特許授權、事先約定經營方式的基礎上,從事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和經營,此與BOT、TOT等融資模式具有一致性;但是在BOO項目中,項目的所有權不再交還給政府,項目公司有權不受任何時間限制地擁有并經營項目設施,項目公司實際上成為建設、經營某個特定基礎設施而不轉讓項目設施財產權的純粹的私人公司,其在項目財產所有權上與一般私人公司相同。從這種意義上說,BOO代表的是一種最高級別的私有化。
近年活躍于香港資本市場的滬杭甬高速公路公司和滬寧高速公路公司對其名下的道路設施就采用了類似BOO的投資經營方式,此外,北京市第一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燒處理項目也是采用BOO的運作模式。
單從BOO模式的概念來講,項目設施的所有權是永久的歸于項目公司所有,經營年限不受任何限制,此與建設部第126號令一特許經營期限不得超過30年的規(guī)定相悖,在法律上存在障礙;而在實際操作中,有些BOO項目是規(guī)定了經營期限的,如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燒處理項目的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嚴格說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BOO。
然而此種模式終究存在法律障礙,不宜大規(guī)模地推行實施。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環(huán)境下,將城市基礎設施完全私有化既不符合國家的政策要求,也不利于政府對項目公司進行有力的監(jiān)管。因此,對此種模式的應用還需進一步做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以便在政策法律的框架內,成為一種合法的融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