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國內橋梁領域頂推施工工藝實現全新跨越 沾臨黃河特大橋主橋頂推到位
2022-07-18  

  7月15日,中交一公局集團承建的沾臨黃河特大橋主橋鋼混組合梁精準就位,標志著國內橋梁領域首次帶UHPC橋面板大噸位、長距離全斷面頂推施工全部完成,實現了中國橋梁建設又一次全新跨越。

  黃河特大橋是沾臨項目重點控制性工程,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全長4630米,主橋長962米,為雙塔雙索面鋼混組合梁斜拉橋,主跨442米,是目前黃河下游跨徑最大的橋梁,主梁頂推重量超27000噸,開創(chuàng)黃河下游組合梁斜拉橋頂推施工之最,主梁采用UHPC無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預制橋面板設計在國內尚屬首次。

  因黃河下游不具備通航條件,大橋跨黃河段梁體架設無法按照一般跨河橋梁施工模式,開展水上運輸及吊裝,因此項目采用不受橋下地形和水流干擾的頂推法,并且創(chuàng)新應用全斷面頂推施工方法,較傳統(tǒng)頂推法相比,可縮短工期達半年以上。

  為實現超長距離、超大重量帶橋面板全斷面頂推施工,在橋面板預制過程中,項目創(chuàng)新采用無粗骨料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創(chuàng)新“UHPC無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90℃高溫蒸養(yǎng)”模式,制成橋面板厚度僅17厘米,設計強度高達150MPa,與常規(guī)橋面板相比,厚度薄近34厘米,強度提高2倍,在同等條件下可降低橋梁自重30%以上,有效規(guī)避了全斷面頂推時橋面板斷裂的風險,確保長達962米跨度的主橋可以實現直接頂推成型;在鋼結構安裝中,項目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將組合梁的面板和鋼構件按“模塊”進行運輸和吊裝,在橋頭位置“拼積木”成型,使最大運輸起重量由410噸減至80噸,極大降低安全風險和施工成本;在頂推過程中,項目借鑒“流水生產線”原理,通過“橋位組裝——滑移——濕接縫澆筑——頂推”的流水循環(huán)作業(yè),使每個頂推輪次作業(yè)時間由30天縮減至15天。此外,項目建立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體的施工監(jiān)控中心,引進智能步履式頂推系統(tǒng)、遠程無線應力監(jiān)測和北斗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實現頂推施工作業(yè)實時可控,確保了橋梁頂推線型精度,避免了鋼梁變形、面板開裂情況發(fā)生。

  沾化至臨淄高速公路項目,北接已通車的秦濱高速,南連在建的臨臨高速,途徑濱州、淄博兩市七個縣區(qū),主線全長107.584 公里,概算投資195.6億元,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該項目建成通車后,對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網,促進山東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區(qū)和省會經濟圈互聯互通,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