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新建天津至濰坊高速鐵路(簡稱津濰高鐵)東營黃河公鐵大橋全橋最后一根鉆孔灌注樁施工完畢,標志著項目全部鉆孔灌注樁施工圓滿落下帷幕,至此,這座刷新黃河第一跨、創(chuàng)下國內公鐵合建橋梁最大規(guī)模群樁基礎紀錄的大橋全面轉入承臺墩身施工階段。
東營黃河公鐵大橋主跨600米,是黃河上最大跨徑鋼桁梁斜拉橋。大橋全長2230.4米,由主橋、副橋和引橋三部分組成。大橋全橋鉆孔灌注樁合計923根,主橋568號、569號兩個主塔墩基礎各采用132根2.3~2.0米變徑摩擦型鉆孔樁,設計樁長115米,鉆孔深度130米,目前為公鐵合建橋梁最大規(guī)模群樁基礎。
主橋
采用(90+210+600+255+105)米雙塔五跨式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結構跨越黃河
副橋基礎
采用18根直徑2.0米的鉆孔灌注樁,樁長75米
引橋(鐵路)
共設置511 根陸地鉆孔灌注樁,除555號、584號墩樁基直徑為1.0米外,其余均為1.25米,樁長從 55米到70.5米不等。
自大橋開工建設以來,中鐵大橋局津濰高鐵先開段項目團隊根據(jù)施工計劃節(jié)點目標,精心組織策劃,合理調配現(xiàn)場人員、機械設備,始終堅持施工組織措施到位、安全技術交底到位、質量監(jiān)督檢測把關到位、鋼筋籠制作合格吊裝精準到位等硬性措施,通過引入成孔檢測設備對樁基各項質量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和全過程監(jiān)控,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同時,東營區(qū)專門成立了由交通、發(fā)改、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單位為成員的項目工作專組,合力推進項目建設。通過梳理工程推進清單,優(yōu)先實施制約工程施工的關鍵線路,加大與各電氣、通信、油氣、給排水等產權單位的溝通協(xié)調,壓茬推進線路摸排、方案審批、協(xié)議簽訂、遷改實施等各項工作。建立健全與施工單位的溝通協(xié)調聯(lián)絡機制,安排專人對接、靠前服務、全力配合,全力以赴為項目施工做好服務保障,確保項目建設按整體計劃順利推進。
東營黃河公鐵大橋地處東營市東營區(qū)與利津縣境內,與G220國道共建,上層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下層為雙線高速鐵路,是津濰高鐵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津濰高鐵自天津濱海站至濰坊北站,正線長度348.26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國家干線高鐵網“八縱八橫”沿海通道和京滬高鐵輔助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qū)的標志性、引領性工程。項目建成后,可補齊京津冀、山東半島等沿海地區(qū)高速鐵路發(fā)展短板,大幅提升黃河三角洲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的互聯(lián)互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