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拆建協同技術和數字化、綠色化理念在危舊橋梁改造工程中的應用
2024-06-20 來源:養(yǎng)護與管理 

  拆建協同技術和數字化、綠色化理念在危舊橋梁改造工程中的應用

  完成單位

  霍山縣地方公路管理局

  安徽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概況

  迎駕大橋為S332一座重要橋梁,位于六安市霍山縣東淠河上游,跨越東淠河,小樁號通往梁家灘、大樁號直接通往迎駕酒廠。橋梁跨徑布置為(43+3×65+43)m,橋梁正交布置,橋梁全長291.48m,橋面全寬11m;設計荷載等級為汽車-超20,掛車-120級。上部結構采用現澆單箱單室雙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中墩采用變截面實體橋墩;樁基為鉆孔灌注樁,按嵌巖樁設計,0號臺、5號臺均采用U型臺、擴大基礎。

  根據專項檢測、動靜載試驗報告,并結合現場調查,上部結構主要病害為腹板斜裂縫及底板橫向貫通裂縫;經檢測評定該橋技術狀況等級為5類橋;屬于典型承載能力適應性不足橋梁,已嚴重影響橋梁結構正常安全運營。

  經充分論證,綜合考慮橋梁技術狀況、通行需求,采取拆除老橋上部結構,改造后利用老橋下部結構,原位新建連續(xù)鋼箱梁結構,橋梁全寬15.0m。

  主要創(chuàng)新點

 ?。?)橋梁改造方案科學、合理。采用了鋼結構更換老橋上部結構、利用老橋下部結構的設計方案,該方案在增加橋梁通行斷面的同時,利用鋼結構減輕新建橋梁的上部結構重量,充分利用了老橋下部結構,既達到了資源節(jié)約的目的,又縮短了建設周期,減少了對環(huán)境及周邊居民的影響。

 ?。?)數字技術賦能工程建設。設計階段利用BIM技術,提高了工程可視化程度及施工效率與精度。設計工作完成后,將勘察設計成果進行數字化,形成在線的工程項目數字檔案館;施工階段通過電子施工工序的推演和模擬,最大限度減少互相干擾,提高工效,達到拆、建工作協同并進,利用數字化技術將施工計劃與施工進度臺賬進行可視化表達。

 ?。?)四新技術應用。貫徹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采用新材料提高橋梁構件耐久性;采用輕量化全壽命周期監(jiān)測系統(tǒng)輔助橋梁養(yǎng)護管理工作,提高其效率。

 ?。?)廢舊材料利用。利用老橋預應力混凝土梁開展相關試驗,為探究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病害機理提供基礎數據;對拆除后的梁體進行分解,破碎并驗收合格后用于背墻回填及鄰近道路項目基層填料,對剝離出來的鋼筋、鋼絞線進行回收、加工再利用,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減小和避免了環(huán)境污染。

 ?。?)融入自然。在最大限度地保護、最小程度地破壞、最強力度地恢復自然環(huán)境的基礎上,結構與景觀設計并行。在滿足橋梁使用功能的同時充分融入自然環(huán)境及人文環(huán)境,將橋梁與山水環(huán)境融為一體,為游人營造“行在山水中”之感。

  生產、應用及推廣情況

  迎駕大橋是省道S332的一座重要橋梁,原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橋,主梁存在典型的腹板斜向裂縫、底板橫向裂縫等病害;經充分論證,采用了鋼結構更換老橋上部結構、利用老橋下部結構的改造方案,該方案在增加橋梁通行斷面的同時,利用鋼結構減輕新建橋梁的上部結構重量,充分利用了老橋下部結構,既達到了資源節(jié)約的目的,又縮短了建設周期,減少了對環(huán)境及周邊居民的影響。

  工程設計及實施過程中緊密結合項目需求,利用BIM技術,提高了工程可視化程度,有效解決了鋼箱梁制造、定位、節(jié)段拼裝難題;充分考慮建設條件限制,通過電子施工工序的推演和模擬,達到拆、建協同并進,縮短建設周期,滿足保通要求;結構與景觀設計并行,滿足橋梁使用功能的同時充分融入自然環(huán)境及人文環(huán)境;項目實施過程始終貫徹環(huán)保、節(jié)能理念,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廢舊材料利用工作。

  該項目的實施,為同類型橋梁養(yǎng)護、改造提供寶貴經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