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橋
2011-11-03
便橋
從我有記憶開始,那座橋便存在了,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單薄,我只能用單薄這個詞來形容我所認識的這座橋,它簡易,鋼鐵的架子,護欄,外加兩個河床里的水泥橋墩,橋面也是鐵板鋪就的,走上去鏘鏘作響。橋很窄,只容一個人走過,兩個人并排走都顯得擁擠,甩不開胳膊,這座橋之所以叫便橋,我想無非是這座橋的落成給河兩岸的人們帶來了諸多方便,便利。
便橋是我年少時走過的第一座有模有樣的橋,也是走過最多的一座橋,外婆家在河西,母親嫁到了河?xùn)|,然后生下了我,生我那天,母親正好在外婆家,趕回家的路上肚子就疼了起來,我想母親必是經(jīng)過便橋回到家,然后去醫(yī)院生產(chǎn)的。媳婦都喜歡回娘家,母親帶著我經(jīng)過便橋,一次又一次,直到我有了記憶,記住并認識了這座橋。每次去外婆家,經(jīng)過便橋便意味著走了剛好一半的路了,剩下了一半路當然越走越快,很容易就走到外婆家了。外婆家和我們家差不多在一條直線上,如果拉條直線,與便橋差不多就構(gòu)成了平行線,就是因為一條河,才把這地方分成河?xùn)|河西,去河西的人說去哪,從來不提河西那個鎮(zhèn)子,或者村子的名頭,而是直接說去河西,這樣的叫法顯得親切,自然。提到橋,當然提及的都是便橋,其實離便橋上游不遠處有一座大橋,但尋常人是不會走大橋的,除非要去的地方在大橋上游,能省不少的腳力。大橋的橋身不美觀,一個大塊頭,橋面上塵土飛揚,坑洼不平,只有那些大卡車不得己才會走大橋,便橋快捷,走在上面輕盈,沿著便橋邊走過看,看到河水流的歡暢,像一條玉帶在河床上鋪向遠方。
便橋是一座淳樸的橋,設(shè)計者在兩座橋墩處設(shè)計了一個圓型的橋面,方便在橋上相對著走過的人讓路,或者歇腳,以橋面為中軸,向兩邊各半圈,合在一起剛好一起圓,這種簡易的設(shè)計增加了橋的美感不說,還給行人帶來了諸多方便,禮讓在這座小橋上顯得民風(fēng)淳樸,每每走上便橋,看到橋面對面有人過來,離那個半圓近的人會事先讓進去,給其它人先通行,有時碰到熟人,之間相互禮讓,這個說你先過,你帶著孩子,那個說,我沒有要緊事,你先過去。僵持在哪里,搞的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怪不好意思的,這樣的場景,在異域他鄉(xiāng)并不多見。
便橋是孤獨的,它立在河間一年又一年,在許多事物發(fā)生變化的今天,便橋一直沒有變過。我不知道便橋是哪一年建造的,但就以我的記憶和年齡,我推算便橋至少在這站了不下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風(fēng)霜雪雨,便橋挺著身子,把河?xùn)|和河西溝通,讓通過便橋走向遠方的人走的更遠,讓遠歸的游子踏上去就感到親切,踏實。
離家以后,我見過很多大橋,修得氣壯山河,但我總是會想起家鄉(xiāng)的那座叫便橋的小橋。它遠離喧囂,遠離塵埃,靜謐的像天上的銀河。
吊橋
吊橋是我上初中后,去過最多的一座橋,并不是我每天都經(jīng)過它,我才到它上面去的多,而是稀奇,雖然在一個靠近河邊的村莊長大,但見過的橋卻寥寥無幾,再加上住在吊橋附近村子里幾位同學(xué)的渲染,我肯定要去見識一下,認識一下這座叫作吊橋的橋。去過一次后,我便記住了這座橋,和很多同伴一樣,每天放學(xué)無所事事的時候,都會踩上單車去吊橋上兜一圈。吊橋在我們眼里是新奇,別具一色的。
吊橋沒有橋墩,橋兩邊高高堅起了兩個大鋼鐵架子,后面用鋼絲繩坐地拉著,吊橋顧名思義就是吊在空中的橋。橋兩邊是簡易的交織起來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算做是護欄。橋身是木板鋪就的,是那種厚實,硬朗的木板,每塊一米左右長,寬半尺有余,厚約兩公分,板與板之間都有一公分左右不等的縫隙,不是完全閉合的。整座橋長五十米左右,寬一米多,呈下弧狀懸在河床上,橋身正中間離河床最底,不足一丈,河水很少有溢滿河床的時候,一般都從兩邊低處走了。
吊橋不像其它的橋那般穩(wěn)當,走在上面會搖搖晃晃,感覺重心不穩(wěn)。沒走習(xí)慣的人走在上面會心驚膽寒。膽小的人甚至扶著兩邊的護欄挪著走。在吊橋上行走,要克服吊橋的此起彼伏,跟著吊橋晃動的節(jié)奏走,這樣省力,而且穩(wěn)當。走習(xí)慣的人,大踏步向前,步伐輕快,輕松自然的就走過去了,沒走習(xí)慣的人,走幾步停一下,左顧右盼,調(diào)整一下節(jié)奏,邁不開步子。
我一直以為吊橋的另一端是個大的概念,比如是個大的鎮(zhèn)子,或者是幾個村子,后來去過以后,我才知道,吊橋的另一端原來還是河床,只不過位置高些,住著幾十戶人家,很多房屋己經(jīng)廢棄了,到處都是斷壁殘垣,我想他們必是離開了這里,去了橋的那端一些村子落戶,或者把家安在了繁華的城鎮(zhèn),但有一部分人還留在這里,他們是不愿意離開故居呢?還是沒辦法?看這里的情況并不樂觀,經(jīng)常遭水災(zāi),莊稼收成不好。我看到過成片的莊稼地,綠綠的一片,還有留守在這里的人家,在房前屋后種的各種蔬菜,都還整齊有序。這里的生活雖然有些清苦,但卻安逸自在。這里的人出行只有吊橋。吊橋使他們與外界發(fā)生聯(lián)系。我想像著他們一次一次的走過吊橋,還是希望能走到吊橋的那一端吧。大多數(shù)人都安然的走過去了,我想他們也可以,只要他們愿意。如果這里的人都往外走,走光了,吊橋的存在還有沒有意義?由此,我想到吊橋會不會是最早住在這里的人們修建的,能大費周折的修這么一座橋,我想這里先前住的人肯定至少有一個村子,但現(xiàn)在,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吊橋還立在哪里。
若干年后,我不知道吊橋會不會消失掉,如果人都走光了,吊橋的存在也將失去意義。吊橋己經(jīng)顯得破舊,橋中間有幾塊板都斷裂了,我不知道它還能承載起多少人通向彼岸的路。吊橋把所有的人都送出去,它也就完成了它了使命。
吊橋是一座走上去會晃動的橋,如同橋那邊那些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