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橋位于蘇州城西南的盤門外,跨古運河(護城河),為陸路出入盤門的必經通道。據《吳縣志》記載:始稱新橋,又名三條橋,宋元豐七年(1084年)郡人石氏出資興建,橫絕漫流,往來便利。紹定中重建,改今名。明正統(tǒng)間蘇州知府況鐘再建,以后歷代均有修建。目前為蘇州留存最高最大的單孔石拱古橋。用花崗石砌筑,雜有少量武康石。全長66.3米,中寬4.8米,拱券石10排,長系石11根,縱聯(lián)并列砌置。條石橋欄鑿成凹凸狀,猶如通長靠背椅子。橋額陰刻楷書橋名。南北兩坡各鋪設條石踏步50級。北端金剛墻左右兩翼均砌有寬約0.6米的纖道,為纖夫穿越橋洞的便民設施。吳門橋高大壯偉,與鄰近的瑞光古塔、古水陸盤門渾然一體,古運河滔滔東流,舟船帆影往返不絕,是蘇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跡游覽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