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濟鐵路最大橋梁淄河大橋(1905年攝)
張汝峰
淄河大橋是膠濟鐵路上最大的鋼桁梁橋,距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它見證了外國列強的侵略,目睹了中華民族抵御外辱、奮起抗爭、走向解放的歷史過程。歲月在鋼梁上留下斑駁的痕跡,就像一位耄耋老人在訴說著經歷的故事。
1994年,我正式成為一名內燃機車司機,天天開著火車奔馳在濟南、青島之間,每當駕駛著機車行駛在淄河鐵橋上,內心總有種穿越歷史的感覺。聽老司機說,這座鐵橋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后來查閱資料得知,淄河大橋于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由德國人設計興建,1904年建成投入使用,現在該橋的設計圖紙依然保存完好。
據《近代鐵路技術向中國的轉移——以膠濟鐵路為例》記載:膠濟鐵路干線上共有856座鐵橋,其中最大的橋梁是淄河大橋,全長470米,重達846噸,有9個40米的主孔、2個35米的橋孔和2個20米的排洪孔,橋跨度440米。路堤長約500米,高11米,底面寬40米,頂面寬6米,路堤上還建有兩個寬40米的涵洞。《德文新報》編輯芬克曾感嘆:“這么大的土方工程量,在德國用機車作業(yè)也要1年或更長時間,而1萬名中國工人在短短的3個月內就完工了,還用了大方石加固,基本上可以經受最強烈的水流沖擊。”
膠濟鐵路是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產物,從建成通車之日起,就成為德國及日本列強掠奪山東的工具。德國當初修建這座橋梁,就是想利用膠濟鐵路來掠奪中國寶貴的煤炭資源,這座橋無形中成為了帝國主義的幫兇。直到抗戰(zhàn)結束,膠濟鐵路才回到中國人手中。而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淄河大橋下還曾發(fā)生過一場夜襲大橋、切斷日軍運輸線的戰(zhàn)斗。
中國人民解放軍28軍原副軍長商錫坤是山東淄博人,1945年在臨淄縣獨立營任戰(zhàn)士、排長,親自參加了夜襲淄河大橋的戰(zhàn)斗。
1945年初秋的一天,臨淄三分區(qū)獨立營接到上級指示,命令二連做好戰(zhàn)斗準備,夜襲位于膠濟鐵路的淄河大橋。
淄河是山東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臨淄人民的母親河。淄河是季節(jié)性河流,這個季節(jié),寬寬的河床早已干涸,兩岸長滿了野草和大片大片的莊稼,正好利于隱蔽。在夜襲前,二連已對淄河大橋進行了多次偵察,對大橋的建筑設施和兵力部署已胸有成竹。大橋東側有一個碉堡,是日本鬼子用來保護鐵橋和軍事設施的,有一排的兵力在這里駐守。橋西側是日本鬼子的占領區(qū)。破壞鐵路橋梁可以阻斷敵人支援,將敵人分散并各個擊破,更可以切斷日本鬼子的補給及交通線路。
晚上十時左右,二連三個班的戰(zhàn)士,趁著夜色來到了淄河大橋下。在大橋東側的草叢后,連長觀察片刻,然后沉著鎮(zhèn)定地說,一班和二班火力掩護,三班負責炸橋。
商錫坤所在的三班,共九個人分成三個小組,前后拉開距離,一組抬著一箱40多斤重的炸藥,一組抬著一把從老百姓家借來的長木梯,一組斷后。
他們剛貓腰踏上裸露平坦的河床,準備向淄河大橋的中心集結,還沒行幾米就被碉堡內的小鬼子發(fā)現了。鬼子的機槍瞬間響起,打到沙石上火花四濺。一班和二班立刻進行了還擊,很快就壓制住了敵人的火力。
三班戰(zhàn)士迅速從沙石上躍起,冒著身邊呼嘯的子彈跑到大橋中間的橋墩下,迅速架好了木梯。商錫坤望著近10米的橋墩,挽著繩子第一個上了木梯,另外兩名戰(zhàn)士也隨后上來了。鬼子的子彈不斷從他們的身邊飛過,但是他們臨危不懼,沉著應戰(zhàn)。三人迅速用繩子把這箱炸藥拉了上來,把箱子固定放好,然后順著梯子依次下來。
商錫坤下來時,把長長的導火索用火柴點燃,和戰(zhàn)友們一起向河東岸撤離。剛跑到中途時,就聽到一聲巨響,橋上火光沖天,安放炸藥的那個橋墩上面的橋梁、鋼軌被炸歪在了一邊。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連續(xù)不斷的槍聲中,全班安全地返回出發(fā)地點,和一班、二班戰(zhàn)友勝利會合,迅速地撤出了戰(zhàn)斗。
這次夜襲,二連只有一名戰(zhàn)士受了輕傷,基本實現預期作戰(zhàn)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膠濟鐵路交通線,給侵華日軍以強有力的打擊。
如今,淄河大橋雖已歷經百年風雨,卻依然像鋼鐵戰(zhàn)士一樣矗立在齊魯大地上,仿佛在輕聲訴說當年在膠濟線上數不清的抗戰(zhàn)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