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10時45分,經過110分鐘的轉體施工,洛陽市玻璃廠路向北打通工程上跨隴海鐵路立交2條定向匝道順利完成轉體作業(yè)。這是河南省首次成功實施的不等高的兩座曲線橋同步、同向、同側跨隴海鐵路轉體施工。
玻璃廠路向北打通工程上跨隴海鐵路立交,由南北向的主線橋和西向北、北向西2個匝道組成。這3座高架都將采取轉體橋技術施工。該段玻璃廠路工程為何采用轉體橋施工工藝?為何不是三橋同轉,而是先實施兩個匝道轉體?轉體中有哪些洛陽的特色技術支撐?洛報融媒記者為您帶來這些幕后細節(jié)。
跨越7股鐵道,玻璃廠路跨隴海鐵路立交“先建后轉”減小影響
玻璃廠路向北打通工程,南起九都路,北至瀍澗大道,項目全長2.85公里,主要為高架快速路結構,是提升隋唐洛陽城宮城區(qū)周邊區(qū)域通行能力的重要標志性工程。
其中,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是整個工程的“咽喉”區(qū)段,對整個玻璃廠路的完工起到決定性作用。
洛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共跨越南北7股鐵道,同時還有沿線區(qū)域的電力光纖、立柱支架等遷改任務。為最大限度減少施工給鐵路運輸帶來的影響,降低施工安全風險,我市決策玻璃廠路上跨隴海鐵路立交橋采用“先建后轉”的方法施工。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采用轉體作業(yè)方案,與傳統架橋機鋪設作業(yè)相比,效率會快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