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陽江港特大橋項目施工“進度條”有新的進展,記者從陽江港特大橋項目施工現(xiàn)場了解到,陽江港特大橋主橋索塔上塔柱首件鋼結構結合段正式開始安裝,這一節(jié)段的安裝標志著陽江港特大橋主橋由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向鋼結構施工的轉換,下一階段將全面投入上塔柱的施工。
陽江港特大橋主橋是一座跨徑510m的獨塔雙索面斜拉橋,其主塔為折H型塔身,索塔下塔柱主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上塔柱主要為鋼結構。
眼前安裝的這一結合段為T0節(jié)段,是連接下塔柱鋼筋混凝土結構與上塔柱鋼結構的重要轉換結構。經(jīng)過20多天的前期準備工作,日前,該結合段正式啟動吊裝,現(xiàn)在正在進行后續(xù)精定位調節(jié),而施工作業(yè)平臺處在下橫梁的位置,高度達40多米,為了走近安裝現(xiàn)場,記者跟著施工人員爬了約13層樓高的施工梯。
記者 姜志權:
我在陽江港特大橋主塔的施工現(xiàn)場,身后就是T0節(jié)段的吊裝環(huán)節(jié),這個龐然大物它的重量達到了220噸,相當于是130輛小汽車的重量,它要通過我身后的這臺塔吊起吊,該塔吊目前是廣東省內(nèi)最大的塔吊,那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它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目前來說在主塔的位置上,下半部分基礎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完工了,最重要的就是在上面的一個鋼結構的部分,而這個中間的這個T0節(jié)段剛好就是在下半部分的混凝土跟鋼結構的一個中間的一個節(jié)點的位置,那這樣的話對于他的準確度、精度都是要求非常高的。
吊裝過程中的“定位對孔”這一工序耗時最長,共有52個錨桿孔,操作時需要同時調整52根錨桿的位置,要求平面位置偏差在1.5cm以內(nèi),如同百米高空同時完成52根“穿針”任務。
陽江港特大橋項目橋梁工程師 靳欣宇:
T0段是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的結合段,為了保證上部鋼結構更加精準更加牢固,跟下部的混凝土結構結合得更加好,這個精度要求是比較高的。下一步需要把這個東西固定好,固定在上面,然后安裝鋼筋和模板,最后混凝土澆筑,把這個完全固定在上面。
據(jù)了解,陽江港大橋為陽江最長跨海大橋,是首座單塔雙索面斜拉橋,全長4.8公里,橋面寬32.5米,分為東引橋、主橋和西引橋三部分,主橋塔柱總高158.7米。其中上塔柱高115米,采用鋼結構,下塔柱高43.7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橋梁工程師介紹,海上作業(yè)環(huán)境特殊,從基礎樁基和上部結構,大橋建設需要突破很多技術難點,光是水下樁最深可達60米。該鋼混結合段施工是公司內(nèi)目前為止的首例,全國中這樣的案例也屈指可數(shù),可借鑒的施工經(jīng)驗比較少,過渡段吊裝重難點在于精度的高度控制、現(xiàn)場各工種零誤差的配合,對各方的協(xié)調指揮也是一個較為嚴峻的考驗。
目前主橋的下塔柱及下橫梁施工已完成,當前的施工面主要集中在主橋的上塔,以及過渡段和承臺的施工,首件鋼結構結合段安裝完成后,將進入上塔柱的施工階段。
陽江港特大橋項目橋梁工程師 靳欣宇:
這個塔吊目前是90多米,最后這個塔吊最終的高度達到178米左右。上面還有115米,整整12段的鋼結構,它每一段的精度都有要求,這個相當于是它的基礎段,這段平均要求偏差在10毫米以內(nèi)?,F(xiàn)在開始的是上部結構的施工,上部結構主要是把整座橋梁的荷載重量傳遞到下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