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名橋
2010-07-27 來源:網絡
遠古時期的木橋、磴步、浮橋,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早在七千年前在河姆渡時代,古越先民的舟楫已在寧紹平原的水網中穿行。其時,在小河上橫舟為橋,在較寬的河面上架舟為梁,建造浮橋應在情理之中。紹興應是浮橋的應用最早最廣的地區(qū)。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吳越地區(qū)遍布石室建筑?!对浇^書》中多處記有句踐作為游樂休息的石室。此類石室的斷面為三折邊型。這種全部用石板建成的梯型石室為三折邊石拱橋的建造提供了技術條件。紹興至今保留著從梁橋、三折邊橋、五折邊拱橋、七折邊拱橋到園孤拱橋的古橋發(fā)展軌跡,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F有的紹興古橋寶貴歷史遺產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紹興歷史上的不少名橋與史共存,有文字記載的紹興歷史上存在過的著名古橋有:
百官橋:又名舜橋。六朝方志中的《會稽地志》載:“舜橋,舜避丹朱于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橋。”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注》中記載:晉《太康地記》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縣,百官從之,故縣北有百官橋。”宋嘉泰《會稽志》卷十一:“百官橋在縣西北三十一里。”《寰宇記》云:“越州余姚舜橋:舜避丹朱于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橋。”《十道志》:“上虞縣百官橋一名舜橋。”歷代以百官橋為舜橋,稱其為“天下第一橋”。
靈汜橋:此橋為紹興城區(qū)見最早見諸于文字記載的古橋。據《水經注,漸江水注》記載:“城東郭外有橋名靈汜,下水甚深。舊傳下有地道,通于震澤。” 宋嘉泰《會稽志》;“靈汜橋在縣東二里,石橋二,相去各十步。”《輿地志》載:“山陰城東有橋名靈汜,吳越春秋句踐領功于靈汜。”唐代李紳有《靈汜橋》一詩:“靈汜橋邊多感傷,水分湖派達回塘。”元稹《寄樂天》詩:“靈汜橋涵百里境,石帆山掩五云溪 ”。此橋在明、清紹興志書多次記載,清乾隆時尚存。
千秋橋、萬歲橋:此二橋在諸暨。明代駱問禮《千秋橋記》:“俗傳句踐隱居勾乘山,嗣君率眾朝迎,即命駕橋二所,曰千秋,曰萬歲”。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36)重建,清乾隆時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