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名稱考
2010-09-16 來源:臨沂日報
在山東沂南縣東部,沂河左岸有數(shù)條支流,其中南面的三條分別叫潮溝、鬼溝、玉交溝。古代的交通要道——青沂古道和這三條小河的交會處有三座古橋:信量橋、鬼溝橋、白龍橋。清道光《沂水縣志》對這三座橋均有記載。古建筑鬼溝橋因修筑東紅公路拆除了,代之以新的公路大橋;信量橋、白龍橋因公路東移至苗家曲村東、河陽村東而得以保存。1999年6月15日,沂南縣人民政府將信量橋、白龍橋作為古建筑列入第二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向社會公布。這三座橋的名稱都和河名有關:
信量橋 橫跨潮溝河。潮溝,發(fā)源于湖頭鎮(zhèn),在接納了幾十個村莊的流水后,至苗家曲村,環(huán)繞村東、南、西三面,而后北流入沂河(現(xiàn)在,潮溝在城子莊東南分為二水,一水仍為舊河道,一水西南流,至榆林子村入沂)。沂河西南流,潮溝北流,所以,不論苗家曲一帶下雨與否,每當沂河上游下大雨,潮溝就接納沂河奔涌而來的大量洪水(潮水),由于地質構造及水的旋轉流動,在橋的南面、東南面便形成了苗家曲淵。因小河具有接納潮水這一特點,故名“潮溝”。溝,指田間水道,亦指一切通水道。漢語中有“潮信”一詞,它的一個意思是“潮水”,以其漲落有定時,故稱。《漢語大字典》中,“信”的一個義項是:按時期,準時。俗語說“潮有信”。《漢語大字典》中,“量”的一個義項是:坑,洼地。《荀子·宥坐》:“孔子曰:‘夫水……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楊倞注:“量,謂坑,受水之處也。”綜上所述,“信”與“潮”同義,“量”與“溝”同義,“信量”與“潮溝”是同義詞,“信量”可釋為“接納潮水的處所”。
鬼溝橋 因架在鬼溝上,故名鬼溝橋。《漢語大字典》中“鬼”的一條義項是:喻隱秘不測。鬼溝有六七條較大的支流,在大莊鎮(zhèn)遠家莊子村北匯為一水,至黃疃、河村間入沂河。這條小河無論從走向上說,還是從別的方面來講,都無法用一個準確的詞來概括它,形容它,指稱它,可謂隱秘不測,故名“鬼溝”。
白龍橋 橫跨玉交溝上。玉,形容潔白。交,通“蛟”。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玉交”即“白龍”。白龍,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唐孟郊《寒溪》詩“一曲一直水,白龍何鱗鱗”中的“白龍”指溪流;宋朱熹《次觀瀑布韻》“快瀉蒼崖一道泉,白龍飛下郁藍天”中的“白龍”指瀑布。玉交溝,是一條溪流,發(fā)源于河村、查舊莊一帶,向南流經趙家莊子、清泉莊、朱家莊子、劉家店子等村,至河陽村東折而西流,至河陽村中又北流轉西流入沂河。其河道,盤桓屈曲,似龍;其水勢,在汛期,奔騰直瀉,堪稱白龍。因“白龍”和“玉交”是同義詞,故溝叫“玉交溝”,橋稱“白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