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古橋 > 正文
橋梁美文欣賞之:蘇州名古橋(3)
2012-02-16 
氣勢壯闊的寶帶橋

  寶帶橋,又名長橋,與趙州橋、蘆溝橋等合稱為我國十大名橋。

  橫臥在距蘇城 三公里的古運河和澹臺湖(相傳孔子弟子澹臺滅明居此,后宅陷為湖)之間的玳玳河上。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816年 819年),是馳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橋。現(xiàn)在被列為江蘇省一級文物保護(hù)單立。

  寶帶橋的建造,同我國歷史上的漕運關(guān)系十分密切,江、浙一帶,自古為魚米之鄉(xiāng),歷代帝王」無不以此作為征斂財賊重地。隋大業(yè)六年(公元610年) 隋煬帝開鑿江南大運河,將江淅的糧食和珍寶大量運往京都。

  到唐代,潛運已空前繁忙,但以蘇州到嘉興的一段運河,系南北方向,載滿「皇糧」的酒船,秋冬季節(jié)要頂著西北風(fēng)行進(jìn),不背牽是很困難的。

  可是,牽道在澹臺湖與運河交接處,卻有個寬約三四百米的缺口,于是需填土作堤,「以為換舟之路」:可是,一「填土作堤」也就切斷了諸湖經(jīng)吳淞江入海的通路,且路堤又會被湍急的湖水沖決,以橋代堤,勢在必然。

  蘇州刺史王仲舒,為保證漕運的順利暢通,決計下令廣駁牽道,建橋湖上,并且捐出自己玉質(zhì)賈帶以充橋資(寶帶橋因此得名)。

  橋建成后,屢經(jīng)興廢,唐、宋、元、明、清五代曾六次重建、重修(其中林則徐主持維修過一次)。1956年9月,在古橋西側(cè),又新建一座與它平行的公路橋。這樣,不僅減輕寶帶橋負(fù)荷,還為游客從側(cè)面欣賞古橋提供了方便。

  賈帶橋橋面寬闊乎坦,下由五十三孔聯(lián)綴,孔長249.8米。全長317米 ,寬4.1米。北端引道23.4米,南端引道43.06米。橋挽成喇叭形,下端寬二米。橋兩端各有一對威武的青石獅,北端還有四出碑亭和五級八面石塔各一。石塔高4米,以整塊青石雕鑿而成,底座正方形、刻海浪云龍紋:塔擔(dān)塔剎也均以石塊列成。每級八面,各設(shè)佛禽,盒內(nèi)鏞有佛像。在26與27孔間水盤石上,也有同樣及塔一座。整座寶帶橋狹長如帶,多孔聯(lián)翩,倒映水中,虛實交映,有如蒼龍浮水,又似鰲背連云:不僅為行人牽夫提供了方便,還為江南水鄉(xiāng)增添了旖旎景色。

  在工程技術(shù)上,它使用的是柔性墩。這樣,可防止多橋孔連鎖倒塌。它的砌拱法,既不同于趙州橋的單拱并合,也不同于蘆溝橋的條石弧砌,而是采用了結(jié)合兩者之優(yōu)的「多絞拱」。這在古代建橋史上是極罕見的。

  「借得它山有,還摒石作梁。

  直從堤上去,橫跨水中央。

  白鷺下秋色,蒼龍浮夕陽。

  濤聲當(dāng)夜起,并入榜歌長」

  這是元代僧人善住對它的描繪。從中可以看出:遠(yuǎn)在元代,它不僅已是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石拱橋,而且肩負(fù)著繁忙的運輸任務(wù)。

  澹臺湖水綠如油,寶帶橋乎匹練浮,好種唇挑三萬樹,年年花里作春游。

  東西兩邊大運河和澹臺湖,水波蕩漾:遠(yuǎn)處上方山,古塔藐魏樹木蔥翠:四周原野,華花金黃、桃花粉紅,麥浪滾滾。

  春風(fēng)中,怎不昨游人要帶幾分醉意?

  橋,架于水上,立在自然:它不僅使自己成了大自然中一員,而且點綴美化了與它日夜相伴的大自然。

  蘇州的名古橋,實用、藝術(shù):它和諧地勺千姿百態(tài)地屹立在那水鄉(xiāng)古城。

  在造型上,它多變化:有的彎曲如新月初出、有的平直似鳥翼乎展:或給人以輕巧、或給人以剛健,或給人以溫和。

  在環(huán)境上,它協(xié)調(diào)增并:這些名古橋,不僅融于自然,與自然渾然一體,而且還給人聯(lián)想,令人心醉。像「楓橋夜泊」「吳門三員」等等就曾醉倒過許多文人墨客,迷戀過多少畫家的心:它,還附有自己的建筑、石雕、石碑等等。這些,不僅成了今日歷史的佐證,還往往與民間風(fēng)俗, 袖話傳說等等密切地關(guān)聯(lián)著。

  蘇州名古橋,在歷史的長阿中,淵源流長!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qiáng)
ICP經(jīng)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