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程總是需要非凡的努力,一個實質性的跨越更是需要非凡的實力。武橋重工公司作為國內首座開啟式公路橋(天津
海門開啟橋)的參建者,在開啟橋的建造方面可以說是敢吃螃蟹的“第一人”。此后,公司通過先后參建溫州開啟橋、湖州開啟橋,使其開啟橋的建造技術工藝日臻完善。雖然公司在國內開啟橋設計制造方面具有領先地位,但此次跨過臺灣海峽承建寶島臺灣的開啟橋還是“頭一遭”,而且還是大陸與臺灣首次合作的橋梁工程,面對這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程,公司是如何成功地邁出這一步的?為此,筆者特意采訪了臺灣大鵬橋項目總負責人——公司總工程師吳元良。
筆者:作為大陸與臺灣首次合作的橋梁工程,公司在投標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競爭?又是怎樣最終接下這項工程的?
吳元良:其實承接這次臺灣大鵬開啟橋項目,我們遇到的是沒有競爭的“競爭”!如果真要說“競爭”,應該是我們跟自己競爭。早在2004年之前,臺灣大鵬橋項目就已經在全球進行了兩次公開招標,由于該項目要求承包單位必須在機械、電氣、液壓和鋼結構四個專業(y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實力,還得與橋有關且有實際制造業(yè)績,此外,還要能做到設計與制造集于一體。有些單位機械產品實力不錯,可是在鋼結構這一塊又跟不上;有些單位設計能力強但是制造能力比較弱。這樣一來,業(yè)主兩次公開招標都無奈地流標了。兩次流標使得臺灣業(yè)主不得不把目光鎖定在大陸,恰好我們在開啟橋設計制造方面有著不俗的成績,這樣他們就找上門來了,要求與我們合作,后來經過不斷地洽談溝通協(xié)商,最終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簽下了合同。
筆者:看來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座大橋與公司之前所參建的開啟橋有什么不同?在設計制造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了什么特別的困難?
吳元良:大橋從設計到建造難度都非常大,不僅開啟方式與以往不同,而且所采用的標準也完全不一樣。也正因為這些不同,讓我們在設計制造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之前不曾遇到甚至不曾料想的難題。該橋所有的設計制造都不能采用我們所熟悉的中國標準,而是必須采用美國或國際標準,與現行國內標準差異較大,需要花費很大精力去熟悉這些標準。
此外,立轉式開啟方式對大橋的液壓電氣控制系統(tǒng)要求極高。根據要求,必須對整個液壓系統(tǒng)進行電腦運行狀態(tài)模擬,利用AMESim(高級工程系統(tǒng)模擬建模環(huán)境)對橋在正常操作、風力負載操作、最大風力頂住不動及一個油缸失效等四種不同操作狀態(tài)中的液壓控制運行進行電腦動態(tài)模擬,這是之前我們都沒有碰到過的;在電氣控制系統(tǒng)方面,為保障大橋能無障礙開啟和平放,須采用冗余系統(tǒng),進行熱備份,這樣一來就成倍地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和設計難度。
筆者:除了你之前所說的設計制造難題外,臺灣業(yè)主對該橋在質量方面還有其他什么要求?
吳元良:由于是首次合作,臺灣業(yè)主對質量的要求極為嚴格。比如在油漆涂裝方面,必須嚴格按照所提供的施工步驟分5次進行涂裝,并且要求鋼梁的隙縫、陰角、棱角部分必須以手工方式涂裝,鍍鋅部分若需要涂漆必須先經除脂、清洗后再涂鍍鋅專用漆。所有的生產制造包括材料的選購都必須經臺灣監(jiān)理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同時要求大橋自驗收合格后有兩年的保質期,之間所存在的任何問題除人為破壞外均由我們免費在第一時間進行更換,并且所有部件均要求以新?lián)Q舊。
筆者:大鵬橋項目是公司首次承建的臺灣地區(qū)的開啟橋,也是大陸首次承建的臺灣地區(qū)的開啟橋,你能否談一下大橋的意義。從這座橋的設計制造過程中,你們又有什么收獲?
吳元良:之前,大陸跟臺灣還沒有直接承接工程的先例,這座橋的意義已遠遠超過了單純經濟方面的意義。這是我們在臺灣做的第一個橋梁工程,建的第一座開啟橋,我覺得大鵬橋不僅僅是一座便利橋,更是一座連心橋。我們有義務把它做好,我們要讓這座橋開啟在兩岸人民的心中。
當然,經過這項工程,我們也鍛煉了自己的隊伍,熟悉了國際相關標準,學習了國際有關橋梁、機械、電氣控制等方面的技術,通過與臺灣的橋梁設計人員的溝通,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設計理念更新穎,技術也更成熟。
編后語:一場沒有競爭的“競爭”,其實更能顯出這個競爭主體的實力,因為它所挑戰(zhàn)的是自己,超越對手難,超越自己就更難了。若想超越自己須在挑戰(zhàn)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的不足,改進自己的缺點,才能戰(zhàn)勝自己。武橋人有信心唱好這臺“獨角戲”。因為這不僅是一場特殊的競爭,而且還肩負著兩岸人民的期望,因此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武橋重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