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昌將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橋梁,讓曾經遙遠的距離變得親近,也讓人們的交流溝通變得更加方便和順暢。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座橋梁,就是當?shù)氐囊蛔S碑。當一座座豐碑屹然樹立的時候,我們也應該銘記那些橋梁設計者和建設者們?yōu)橹冻龅男量嗪秃顾?。在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二十三屆頒獎大會上,浙江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昌將先生喜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青年獎,中國橋梁網記者有幸第一時間采訪到他,請他談談自己的建橋路,并就許多網友關心的問題給予解答。
獲獎:偶然之中的必然
王昌將先生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也是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但真正讓他備受橋梁界注目的,還要從舟山連島工程說起。
舟山連島工程,讓這位曾經的橋梁設計者,后來的橋梁建設指揮者從幕后走到了臺前,讓更多的橋梁人知道并記住了他。王昌將先生在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第二十三屆頒獎大會上喜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梁青年獎,這是業(yè)界對他的肯定,也是對他多年努力付出的一次回報。這位操著濃郁南方口音普通話的年輕建橋人,在談及此次獲獎感受時,仍然透露著“土木人”特有的質樸與謙遜。他認為自己得獎純屬“僥幸”,因為是舟山連島這個大工程讓他有機會與業(yè)內專家進行交流和學習,從而也讓他們了解了他這個“做事比較踏實,工作比較勤懇”的人;但與自己一起獲獎的同志橫向比較一下,他還是覺得自己的差距比較大,他特別提到了此次同獲橋梁青年獎的方明山,“從海滄大橋,到杭州灣大橋,再到現(xiàn)在的港珠澳大橋,方總是哪里需要去哪里,他身上體現(xiàn)出一種非常強烈的敬業(yè)精神,非常值得學習”。
王昌將此次獲獎真如他所說的純屬“僥幸”嗎?看看他過往的經歷便可知英雄非一日練成。在浙江的甬臺溫高速公路臺州二期靈江特大橋、溫州七都大橋、甌江三橋、溫州大橋等大橋,以及金塘大橋、臺州灣大橋等多座跨海大橋的設計工作中,都有王昌將的身影。在工作中,除了他自認為的踏實、勤懇,其實,王昌將還是一位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工程師。在金塘大橋設計過程中,他首創(chuàng)了斜拉索塔端錨固新型構造,在國內許多橋梁上得到了推廣應用??墒牵瑢τ谧约旱倪@項發(fā)明,他仍然認為是“一個很小的改進而已”。在這個不斷倡導創(chuàng)新的國度,其實,我們正需要的是王昌將這樣的一種思維:創(chuàng)新其實就是很小的改進;當無數(shù)個“很小的改進”匯聚起來,它或許就會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推進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
從設計者到指揮者:面臨非技術因素的難題
從金塘大橋開始,王昌將從設計部門走向廣闊的建設現(xiàn)場,用他的話說,就是“前半截我在家里搞設計,后半截我就去做指揮了”。那么,從設計到指揮這中間是否經歷過一些轉型之痛呢?
用王昌將自己的話說,對于一個懂技術的人來說,從設計人員到現(xiàn)場指揮人員,從技術角度來說,技術問題、施工難題可以克服;但是,比技術問題更復雜的是“非技術因素”。在上個世紀,設計、施工過程中考慮的問題以技術因素為主,建橋更注重經濟性和合理性。但是今天,要考慮的因素就多了,比如橋梁建設與環(huán)境的和諧問題,對環(huán)保是否有利?對水運事業(yè)發(fā)展是否有利?還有土地征用等問題,這些因素影響著整個項目的推進和實施,要克服這些困難并不能靠個人的勤奮工作就能夠完成,而是需要靠各方的理解、支持才能夠得以解決,實現(xiàn)共贏的方案。
在他看來,這種非技術因素也正改變著設計者的思維,“設計者在做這些設計時要充分研究這些非技術因素,使得你拿出來的設計方案本身就能夠適應當下的這些環(huán)境的要求”,目前,橋梁項目的前期工作時間已經長達數(shù)年,甚至接近十年,正是高度重視了非技術因素,認真、深入研究了項目建設對社會、經濟、環(huán)境、土地、航運、安全的影響。但是一些獨特的非技術因素在決策過程中,沒有從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出發(fā)來考慮,而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做出不科學的決定,最后反倒造成一種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比如沒有必要建那么大的橋可能做了那么大的橋,沒有必要造那么豪華的橋可能造了那么豪華的橋。而在這種決策過程當中,沒有客觀公正的協(xié)調機制,沒有理性的技術對話平臺,協(xié)商效率低,消耗了太多的精力與時間,而技術方案遲遲難以確定,造成技術儲備不足,倉促上馬;而在實施階段,政策處理的難度與協(xié)商機制的模糊,使得留給施工的時間可能就沒有招標時預計的那么長了。正是從這個角度,王昌將認為中國橋梁事業(yè)不缺技術,而更需要研究怎樣管理,怎樣制定規(guī)則,怎樣建立協(xié)商機制,謀求公共利益最大化,這樣中國橋梁才能發(fā)展得更好。
橋梁:與社會進步“共振”
王昌將對中國橋梁事業(yè)以及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持有樂觀的態(tài)度。他認為,在社會的進步中,橋梁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會與社會發(fā)展產生“共振”。
以改進橋梁質量為例,王昌將從內、外兩個方面給出了自己的理解,而這內外兩個方面其實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他看來,從外部來說,其實需要整個行業(yè)有一個健康的、向良性方向發(fā)展的環(huán)境,把“守信、共益的秩序”建立起來,以突出保護公共利益為主,更理性地處理好決策當中的“非技術性問題”,達到公共利益最大化;倡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維護公共利益行為,尤其是在保護堅守底線的守信者方面,要有明確的保護機制。
從內部來說,環(huán)境的改良說到底不能靠外部去改良,而是要靠自己去改良,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參與其中的各方都有一種底線思維,“比如我做設計,對施工的要求我是不會放你一馬的,我可能是要更嚴格,我對施工的失誤、錯誤要追究得更深、摳得更緊;做監(jiān)理也是一樣,對設計交過來的圖紙我認真審閱,認真督促施工單位按圖施工。”底線思維就是“損他即損己、保護公共利益就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邏輯思維;在這種思維模式之下,搞設計的人就是哪怕飯碗丟了我也要干好我這個工作,“讓他有這樣的底氣,社會能保護他有這種底氣,那他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就是外部環(huán)境要保證的事情。
再比如治理“超載”,一方面我們需要考慮怎樣用市場化的手段,而不是單純的行政化手段,讓規(guī)矩做運輸?shù)娜说玫阶畲蟮膬?yōu)惠,把他需要負擔的通行費降下來,所交的稅負降下來;讓非法的行為付出巨大的市場代價,甚至讓他的生存都受到威脅,營造一個長效的制裁環(huán)境;另一方面,同時社會各方也要發(fā)揮自律精神,形成相互監(jiān)督機制,如同杜絕酒駕、毒駕一樣來看待超載。內、外兩方面共同作用,共同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會形成一個良性的結果: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我們的行業(yè)才會更加健康。
為后學鋪平就業(yè)路,為中國橋梁網積極建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yè)季。一畢業(yè)就能進入一個好的發(fā)展平臺,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學子們的共同期盼,浙江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無疑是一個極佳的展示自己所學的平臺。為此,中國橋梁網記者也帶著學子們的問題與王昌將先生進行了交流。
王昌將說,浙江院非常歡迎學生去實習,并且希望學生能盡早跟他們取得聯(lián)系。進入該院正式工作之前,需要到相關部門實習兩到三周,通過實習,實現(xiàn)雙方相互了解。期間,設計院考察學生的主要指標包括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品德;二是動手能力;三是團隊合作精神。
最后,王昌將也深情寄語中國橋梁網,希望橋梁網成為業(yè)界的發(fā)言人,能傳遞正能量,能把設計師、工程師們的所思所想傳播出去,真正的成為橋梁之家。
采訪手記:
王昌將說,他特別喜歡茅于軾先生的《中國人的焦慮從哪里來》,他對書里有一句話感觸特別深,“每個人都讓別人幸福一點,這個社會就會有幸福感”。采訪王昌將先生,無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他的視野非常廣闊,人文、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學科的知識信手拈來,而他圍繞的卻是橋梁這個充滿著結構力學的冷峻之物。王昌將先生無疑是一位冷靜的思考者,但他呼吁更多的人成為那個思辨者。因為只有思辨者多起來了,社會將更加和諧,中國橋梁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將迎來一個更加健康的發(fā)展環(huán)境。依托于橋梁事業(yè)發(fā)展的中國橋梁網,也將為橋梁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并伴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一步步走向她創(chuàng)建的初衷:成為橋梁人的心靈棲息地。
——中國橋梁網記者 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