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曉波(右)在隧道內檢查盾構施工情況
幽暗的隧道在地下深處延伸,鼓風機在頭頂上一路轟鳴,在這段潮濕悶熱的盾構隧道里,廣州地鐵年輕的衛(wèi)曉波已經和頑強的巖石、悶熱的空氣、閉塞的空間連續(xù)拼搏了8個小時。他與汗水為伴,每一根鋼筋、每一寸混凝土都凝結著他的心血,他期盼著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創(chuàng)造地鐵的新夢想。
20次修改車站方案
每個車站開工前都會面臨征地拆遷、管線遷改等諸多困難。雖然在規(guī)劃和設計階段已經全盤考慮并充分征求沿線單位及居民意見,但是在實際施工階段還是會有新問題冒出來。衛(wèi)曉波負責的廣佛線【沙涌站~沙園站】區(qū)間工程就碰上了一個“硬骨頭”。
沙涌站原設計為跨芳村大道二層車站,實際開工時,原方案中的排水管遷改無法實施,征地拆遷量之大又足以讓人望而卻步。但衛(wèi)曉波偏偏就鉆上了這個牛角尖,“既然只能有這么小的施工空間,那我們就從技術上下手把空間‘變大’。”那張藍色的施工圖已經被他研究了無數(shù)遍,經過和設計人員幾乎不眠不休的研究討論,綜合平衡各方面施工條件終于確定最優(yōu)方案。通過壓縮車站長度,沙涌站從二層變成三層,避開了無法遷改的排水管,將原需拆遷的幾塊地折為一塊,這種“化零為整”的方式使拆遷工作量大幅度下降。“這個方案已經是第20稿,可實施性大大提高。”一張薄薄的施工圖凝聚了衛(wèi)曉波無數(shù)個晝夜的心血。
珠江底下緊張換刀
【沙涌站~沙園站】盾構區(qū)間下穿385米寬的珠江,這一段不僅地下水豐富,而且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如此高的施工風險讓盾構掘進如履薄冰。衛(wèi)曉波幾乎每天穿著雨鞋在狹小灰暗的隧道里檢查安全隱患。
有一次,盾構機掘進到地質較差段時刀盤磨損嚴重,需要進行帶壓開倉換刀。這時已是下午6點,而開倉換刀至少需要6個小時,為了加快工程進度,已經勞累了一天的衛(wèi)曉波打起了12分的精神毅然決定馬上換刀。
由于地質條件差,換刀時必須保證倉內有足夠壓力才能保證安全,而且倉內可能混雜了各種有害氣體,這就要求操作人員必須具備過硬的身體素質。衛(wèi)曉波深知開倉換刀具有極大的風險,在確保倉內氣體檢測安全和操作人員體檢及格后,他在盾構機的最前端一步一步指揮著換刀人員進入過渡倉加壓。“如果覺得身體出現(xiàn)不適一定要馬上告訴我!”在他的精密安排和指揮下,盾構換刀十分順利,但直到所有換刀人員都安全出倉回到地面,衛(wèi)曉波這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這時已是第二天凌晨1點。在衛(wèi)曉波科學、精細的部署下,【沙涌站~沙園站】區(qū)間盾構機下穿珠江18次換刀全部順利完成。
把好施工每個細節(jié)
“安全是地鐵建設不可動搖的最高標準。我一定要把好施工的每個細節(jié),守住安全。”衛(wèi)曉波說,比如每根鋼筋的綁扎要做好,混凝土施工質量必須控制好。通過對細節(jié)的絕對把控,衛(wèi)曉波和同事們經過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zhàn),有驚無險地在車水馬龍的沙涌橋下完成了10根樁基托換。廣佛線最大的安全隱患之一就這樣被衛(wèi)曉波扎扎實實地克服了。
隧道里施工比地面更加辛苦,在這種與世隔絕的地下不分白天黑夜,衛(wèi)曉波經常一干就是十多個小時。每當說起地鐵建設的艱辛,他總是笑著說:“一想到未來通車的美好前景,感覺再苦再累也值得。”這也是以衛(wèi)曉波為代表的地鐵建設者最大的夢想。